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键词】 性格类型;性格缺陷;致病中介
性格对个体的意义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性格不仅决定个体的人生方向和发展前途,而且还对心身疾病产生重大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某些心身疾病跃居人类死因排行榜前位。单纯..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性格缺陷致病中介机制分析
2010-08-11 14:03:18 来源: 作者:李丽 谢光荣 【 】 浏览:145次 评论:0

【关键词】  性格类型;性格缺陷;致病中介

性格对个体的意义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性格不仅决定个体的人生方向和发展前途,而且还对心身疾病产生重大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某些心身疾病跃居人类死因排行榜前位。单纯的生物医学理论无法解释这些疾病的病因,广泛的多病因研究正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心理社会的致病因素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热点。

      早在十九世纪,西方国家就开展了性格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性格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大量临床观察,结果发现,性格与疾病具有互动关系,不良性格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性格类型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有密切关系;反之,在性格成为致病因素后,疾病又会破坏人们的心绪,使性格缺陷进一步明显[1~3]。

    1 性格与疾病的关系

    1.1 性格的词源学及分类  性格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身体有四种基本体液,即血液、粘液、黑胆汁、黄胆汁,四种体液对应四种相应的性格类型,亦即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个体的人格由体内某种体液占主导所决定的,如其比例正常就属健康,否则为病态。后期的性格分类依据标准不同有不同种类,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根据生命中“里比多”活力倾向于人自身或外部环境,把性格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有学者从态度、活动指向和思维行为模式等性格构成的核心部分把性格分为三种类型:即理智型和情感型,外倾型和内倾型,顺从型和独立型。此外,还有生物学类型论、文化社会学类型论等。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将性格划分为A型、B型、M型、C型和D型。A型性格是由Friedman 及其助手于1959年提出,A型性格是具有快节奏、急脾气、好冲动、好胜心过强行为类型的人。 A型人格集中体现了两大心理特征:过强的时间意识和过强的竞争意识[4]。B型性格表现为缺乏抱负和主见,顺从、内向、慢节奏,对于能否完成任务从不着急。M型性格是介于A型和B型性格之间的一种性格类型。C型性格的人,大多孤僻、被动、缺乏自信,有无助感和负性情绪体验。D型性格又称“忧伤症人格”,这类性格有不安全感,待人冷淡,性格孤僻,情感消极、忧伤,容易烦躁不安,长时间易出现心血管疾病。

    1.2 性格类型与疾病的关系  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神经生理类型和后天社会生活环境影响的合金。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认识到性格与疾病的关系。《黄帝内经》记载:“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馁,悲者气消,忍者气下。”《愿体集》也指出:“慎风寒,节嗜欲,是从吾身上却病法,省忧愁,戒烦恼,是从吾心”,都阐明了疾病和性格的关系。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可以导致心身疾病,并分别对应相关脏器。怒伤肝、恐伤肾、忧思伤脾、悲伤肺、惊伤心。中医文献中尚提出应用五行生克、情志相胜的理论做心理治疗,即“悲胜思,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这些记载对今天心身医学发展仍有指导意义或参考价值。

      性格与疾病具有密切关系。A型人易引起冠心病、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的机率比B型人高2~3倍。研究表明,以成就动机太高或完美主义工作风格,特别是工作狂性格为特征的A型男性,其性格特征导致身体负荷过大,情绪起伏不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大于其他群体[5]。C型人格是大多数癌症病人的普遍的人格特征。Miyaki等报道108例肿瘤患者中C型性格的分布,患者组的年龄分布为46 a~68 a,男性66例,女性42例,测得C型性格患者80例,C型/非C型=2.85/1。国内资料显示,在C型性格的人群中发生肿瘤的机率增加3倍左右。Denollet对319例心脏病患者观察5 a后发现,具有D型性格的人反复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机率为52%,而同年龄组非D型人的发生率仅12%。因此,确定D型性格是使心脏病反复发作的一个危险因素[6]。此外,Denollet根据对其他246例观察6 a~10 a,结果发现D型人格发生癌症的机率也有明显的增加,研究组发现D型人癌症的发生率为13%,死亡率为10%,而非D型人中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为2%[7]。Denollet认为具有D型性格的人性格孤僻,长期的消极和压抑促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老年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提早,因此好发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同时也明显削弱了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促使原癌基因转化,增加了肿瘤的发生率[8]。赵美玉等[9]利用卡氏l6PF对116名60 a以上老年人的性格进行了测验,并对其所患疾病进行了统计,测验结果发现,因素G(有恒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这7个特质上有显著性差异,这些老年人多患有循环、消化和呼吸系统等方面的心身疾病。

      一些常见的心身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紧张性头疼、溃疡性结肠炎、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神经性皮炎、慢性咽炎、青光眼、复发性口腔溃疡等,都与人的个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G C Pluck[10]等的研究表明,帕金森病与个体情感模式有关,主要表现在情感淡漠上。Alan Rozanski的研究[11]发现,冠心病的发病机理及表现与个体抑郁、焦虑、个性或者人格特征、缺乏社会交往、慢性生活压力等有关。那些具有妄想错觉的被报告有更多的敌意,病前的人格特征是Alzheimer病的易患病因素。A型性格的行为得分随着周边动脉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在普通人群尤其是男性群体中敌对的个性可能是诱发慢性外周动脉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12]。

    2 性格缺陷及分类

      性格缺陷是指行为方式不符合社会规范,对个人工作、感情和社交等有不良影响的极端思想行为模式。性格缺陷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出现,这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模式通常会持续下去,变得愈来愈根深蒂固,对个体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美国精神医学会在其[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APA,1994)上,将人格障碍分为妄想(paranoid)、分裂性(schizoid)、演献(histrionic)、自恋(narcissistic)、反社会(antisocial)、边缘(borderline)、逃避(avoidant)、依赖(dependent)、与强迫(obsessivecompulsive)等十大类。国内学者归纳了常见性格缺陷类型[13]:无力性格(衰弱性格)、不适应性格、分裂性格、强迫性格、癔症性格、偏执性格、爆发性格、悖德型性格。具有极端性格类型的人在一定的刺激下易诱发身心疾病。  

    3 性格是身心疾病的触媒,性格与疾病交互影响

    3.1 性格缺陷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研究发现,性格缺陷是疑病症或躯体化障碍的重要致病因素。这类病人过度关注自身健康,谨小慎微,对躯体感觉非常敏感,过多的检查、自我暗示,常将正常的生理感觉扩大为疑病的臆想,长期的焦虑与恐惧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

      性格不仅是疾病产生的重要诱因,而且还影响疾病的进程和预后,开朗、乐观的人对待疾病总是积极就医,积极调整。急躁、敏感、内向的人被确诊某种疾病后,便如同世界末日来临,精神崩溃,造成病情迅速恶化。躯体上的不适加重了患者不良的情绪体验,不良的情绪体验反过来又影响疾病的康复,造成恶性循环。
3.2 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个体性格产生影响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会对个体性格产生影响。神经衰弱的患者多具有自卑、多思多虑、急躁、敏感多疑等性格缺陷;消化性溃疡患者性格大多是内向、被动、依赖、孤独、易焦虑、抑郁,常有难以解脱的心理冲突。现代肿瘤学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癌症患者具有相似的性格特征,表面顺从,内心怨气冲天,过分妥协,过度自我克制,对愤怒不满情绪惯于自我压抑,具有C型性格。A.Chatterjee等的研究表明[3],Alzheimer病人的性格在患病前后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变得更为不愉悦,不喜社交,更神经质,较少自觉行为。

    3.3 性格变化可能是疾病变化的先兆  一般来说,性格一旦形成即比较稳定,人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一致性。性格变化有可能是某些精神或躯体疾病的先兆,一个活泼天真的儿童忽然变得思维迟钝、冷漠、孤独,或者出现了逃学、行为问题、学习下降等情况时,极可能是出现了精神或躯体问题。一个表现一贯正常的孩子忽然变得很爱干净,做什么事情都追求完美,每天要重复洗手等预示着该儿童可能患上了强迫症。性格和行为的明显变化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先兆,应引起重视。

    4 性格缺陷致病的中介机制

      性格因素是如何诱发疾病的呢?研究证明,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生理状况,如A型性格的人因过于追求成功而常常忽视了个人健康,长期高度的紧张和压力使这类人的大脑皮层总是受到强烈持久的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

      各类性格对相应的疾病来说只是一个诱因而非决定因素。个体存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差异,如果个体某些先天机体功能比较弱,而又具有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格,在同样的刺激下则更易患病。容貌、体形的好坏对个性会产生直接影响。身体外部条件比较好的人易产生愉快、满足之感,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个性密切相关。反之,身体外部条件不好或残疾的人,易产生自卑感,长时间易形成消极的个性。这些消极的情绪或个性会折射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影响行为的效率以及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而社会适应不良会增加心理或躯体障碍发生的可能性,长期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先天遗传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条件,社会环境是影响性格的决定性因素。环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工作实践来发生效应的。家庭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弗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家庭被称作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亲子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等都对儿童性格有着重要意义。有学者进行了双生子研究发现,生活在大城市富裕家庭的孩子比生活在边远农村或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更善于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性格更稳定。英国思想家欧文(R.Owen)认为:“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通过学校教育,儿童获得了个体的人生观、道德观等价值体系,当外在环境与他内心的价值体系不匹配或者他自己无法调节一致时,就产生了心理矛盾,长期内部心理的不和谐最终导致心身疾病。

      个体走上社会后,为了适应日益扩大的社会生活领域,在反复学习担当各种新角色、新工作应有的行为方式和对事物的态度的同时,形成和改变着某些个性特征。首先,不同性格的人在职业选择、工作实践、人际交往、事物认知方面存在差异;其次,职业的种类、劳动报酬、荣誉、人际等都会对个性的发展产生影响。人际关系协调,领导信任,事业得心应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就容易显示出积极、主动、活泼、热情个性。工作生活中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冷静地审时度势,顺情办事,调控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客观,这样就会促使自己勇于克服困难,在艰难险阻中表现出自觉、大胆、果断和坚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反之,则易诱发孤僻、自卑、敏感、固执、暴躁等缺陷性格,给工作、学习、恋爱、社交等带来很多障碍,是心身健康的潜在威胁。

      人的内稳态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短时间的高负荷能有效地得到内稳态的调节和恢复,但长期的高负荷会导致循环系统机能紊乱。不良性格影响人体健康的原因是复杂的,它可以对人体大脑、内脏等其它部位造成损害,如:A型性格的人由于脾气暴躁易怒,遭遇刺激时胃幽门括约肌骤然收缩,导致胃肠功能和消化功能紊乱,易引起肠胃炎、胃溃疡和消化功能受损等相关疾病。愤怒和痛苦的情绪状态使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心跳加速,心肌的耗氧量大大增加,由于外周动脉血管阻力增加,血小板的凝聚力增高,血清胆固醇平均浓度增高,易造成心脏收缩压增高,就增加了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生的可能性。抑郁悲观的心理会打破体内环境的平衡,干扰免疫监控系统的功能,使之不能及时清除体内异常突变细胞,极易引发癌症。不良性格造成人体“应激反应”的频繁发生,引起内分泌紊乱,招致内分泌器官功能下降或病理变化,终致疾病发生。

    5 如何训练和完善性格

      预防或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除饮食和运动调整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性格的调整,即使已确知自己具有某种性格缺陷,也要加强性格的转化和训练。否则,偏常性格的持续发展,易致心身疾病的发生,而在得病后,又不能很好应付疾病所带来的变化,进一步削弱机体抗病能力,使疾病久治不愈。只要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就可以自觉地加以改造。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各种外部因素主要通过自我调控发挥作用,自我调控是个体积极适应环境和完善性格的有效手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个体性格形成关键期尤其重要,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应贯穿于个体成长的始终。

      有学者提出,性格具有生物学基础,个体性格可能是由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两种物质所决定,对不同性格的脑脊液中的两种“性格物质”的测定表明,体内这两种物质比例基本平衡的人,情绪多能恰倒好处地控制,因而豁达开朗;去甲肾上腺素高的人,大脑兴奋占优势,较小的刺激也能引起强烈的反应;乙酰胆碱高的人则相反,大脑抑制占优势,一般刺激难以引起反应,“性格物质”浓度为药物干预提供了可能,若能借助药物使“性格物质”达到平衡,就可以减少心身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每一种性格类型不存在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关键是不能过度偏向。典型的某种性格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中间型。典型的B型性格的人若具有某些A型的性格特征就更好一些。C型性格的人则应克服性格中的弱点,才能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要使人格更加完美,需要对性格进行一些磨炼。从心理学角度看,先天的遗传素质固然是性格形成的前提与基础,但其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则更多取决于后天的教育训练或环境影响,主要依赖于社会实践。

      总之,各种性格类型(主要指极端性格或缺陷性格)与疾病之间的有着互动关系,不同性格类型通过生理中介机制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疾病的变化也会导致性格的变化。良好的家庭与学校教育,是形成良好性格的必要条件,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汪瑾.性格与疾病[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00

[2] S Yousfi,G Matthews,M Amelang.Personality and Disease: Correlations of Multiple Trait Scores with Various Illnesses[J].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4,9(5):627

[3] A Chatterjee, ME Strauss, KA Smyth.Personality changes in Alzheimer's disease[J].Arch Neurol,1992,49(5):486

[4] 王洪芳,李红艳,郭瑞芳,等.冠心病A型性格负性情绪的干预研究进展[J].健康心理学,2001,9(5):378

[5] 张海钟,冯蕾.A型男性与E型女性心身疾病的高发群体和保健策略[J].甘肃高师学报,2005,10(5):52

[6] Denollet J,Van Heck GL.Psychological risk factors in heart disease[J].J.Psychosom Res,2001,51(3):465

[7] Denollet J. Personality and risk of cancer in me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J.Psychosom. Med,2000,30(4):991

[8] Denollet J.Type D personality.A potential risk refried[J].J.Psychosom.Res,2000,49(4),255

[9] 赵美玉,李有菊,刘翠平,等.老年人性格与疾病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1):9

[10] G C Pluck, RG Brown.Apathy in Parkinson's disease[J].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2002,73:636

[11] Alan Rozanski,James A, Blumenthal.Impact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J].Circulation Apr,1999,99:2192

[12] IJ Deary, FG Fowkes, PT Donnan.Hostile personality and risks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Psychosomatic Medicine,1994,56(3):197

[13] 宋国林.青少年的性格异常与矫正[N].生活时报,2000-08-07


Tags:发表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帕金森病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药.. 下一篇浅析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