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即实践能力。而社会中在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从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社会背景入手,分析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2010-05-17 16:07:18 来源:www.lw2000.com 作者: 【 】 浏览:178次 评论:0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即实践能力。而社会中在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从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社会背景入手,分析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提高 大学生 实践能力
  
  实践是衔接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走出校园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途径,人的认识水平升华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实践活动。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因此,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当代大学生自身、对高校、对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首先,大学生毕业人数继续增加,竞争依然激烈。据专家预测,2010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在700万以上。但是,毕业人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相反,很多企事业单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裁员减支,造成了岗位的减少。而大学生可供选择的岗位更加减少,导致待业大学生的人数不断积累,这样造成了恶性循环,就业问题会更加严重。其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由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发展,社会上的用人观念也在转变。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仅要看求职者的文凭和学历,而且要看其能力,看其是否有真才实学,正所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更有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明确指明需要有社会工作经验的人才,拒绝应届毕业大学生。这更说明了社会对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视和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所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2)国家非常关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问题。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离不了教育,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的“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从高校来看,则是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从人本关怀的角度出发,根据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就业、升学等问题,千方百计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高标准要求。在国家创建和谐社会、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学校培养更加可靠地创新型人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高速发展。所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成为了我国开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又一新战略。[2]
  (3)大学教育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可以与此问题相联系,社会普遍对大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持怀疑态度。这必然与传统大学教育的弊端分不开。传统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问题常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存在着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很多大学课程繁重,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过高,学生整日埋头于课本理论知识的研究,很难真正联系到实际,更无法发挥自主想象力将所学知识拔高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高度。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考试得高分,但是无法想象到知识运用到何处,更不知道将来工作上如何发挥。有些学生抱着在学校学知识,获取毕业证书,拿到就业敲门砖,等到了工作岗位上,再学习怎么运用知识的思想。这样必然严重影响毕业大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更增加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怀疑。所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一种综合试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3]
  (4)在校学生已认识到实践能力对自己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学生主动联系有实践机会的单位,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的同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各个高校也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而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也在通过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使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多在校学生通过在外兼职,参加学生会等方式锻炼自己,或者通过参加暑期实践活动、参观企事业单位等了解就业形势。可见,部分大学生从主观上希望提高实践能力,而就业的压力又从客观上推动大学生认识实践能力的作用。学生自主需要提高实践能力,学校为其提供机会理所当然。
  
  2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大学不仅是青年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而且是他们培养能力,展示才华,挖掘自身潜在价值的广阔舞台。传统的大学教育往往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漏洞。
  (1)实践能力培养的机制尚不完善。高校中现有人才培养机制,重视理论教育,但是实践能力培养没有达到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中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主要有企业实习活动,参加学生会,勤工俭学,课程实验或实习,社会实践等。这些方式看似充足,但是并没有形成由点到面的统一的实践能力培养系统。首先,学校没有帮助学生选择实践方式的机构。学生选择参加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盲目性。学生往往通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或者个人爱好参加实践活动,可能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但是由于没有充分的认识和选择实践方式,往往达不到最佳的效果。有些学生甚至因为不适应已选实践方式而主动放弃。其次,学校支持实践活动的力度还不够。这里所说的支持是指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很多学校的学生会存在着资金的严重缺失,这导致学生工作和很多学生活动无法进行。很多有创意的学生活动更得不到发展。这间接使很多学生实践活动被抹杀。而由于时间安排问题,学生由于课程繁多,以课业为主而错过很多实践活动机会。另外,我国很多高校虽然在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中说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在活动过程中显示出来。很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也就是说高校并没有做到真正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这也间接消减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热情。“无规矩不成方圆”,如何完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具有总的战略意义。[4]
  (2)课程设置与师资配置没有达到实践要求。众所周知,我国课程教育计划按照学生课程学习,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让学生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学习理论知识。但很多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等。[5]例如,很多高校没有专门开设提高实践能力的课程;课程考核也缺少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内容。诚然,没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但是,不通过实践无法理解理论知识内容。高校师资配置也倾向于理论教学。很多工科院校理论教学教师足够,但在实验课程中教师人数不足,学生无法从实验学习中提高。这不仅降低了实践的效果,也间接降低了理论学习的效果。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使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新时期能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已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3)可供选择的实习机会过少。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走出校园,寻找实习和锻炼的机会,原因就在于当下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更青睐“熟手”,而就业形势趋紧这一大背景也成为大学生寻找实习机会的助推器。更多的实习经历,就意味着更大的求职砝码。正因为如此,大学生想要获得一个好的实习机会变得并不那么容易了,高校中可供选择的实习机会供不应求。同时,企业提供实习机会也十分缺乏。2009年我国仅有5%左右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而这些企业大部分为三资企业,且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吸纳75%以上从业人员的中小企业却很少对大学生开放实习机会,二级城市实习机会较少,二类三类学校学生更难找到实习机会。所以,高校与企业联合解决此类问题也迫在眉睫。[6]

(4)大学生自身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存在的问题并不能掩盖学生自身的问题。虽然很多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但是积极行动起来的还不够。比如,高校大多组织暑期实践活动,但是每年参与团队人数并不理想。参与实践学生很多流于形式,重视“面子活”。有些学生甚至以旅游为目的参与实践。学校在想办法提供实践机会时,也要努力控制时间的质量。这也是需要高校与学生共同解决的问题。
  
  3 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路
  
  3.1 完善大学生的实践培养机制,树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要改变长期以来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片面做法,因为它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培养。(1)增加实践环节培养的比重。首先,提高实践培养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大学要在努力搞好第一课堂学习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并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为学生提供自己喜欢的课余学术研究活动,力求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其次,可以多为学生安排实践活动。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倡导的“四年实践不断线”安排和“实习+就业”的新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完成每年寒暑假的校外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专业认识实习和校内外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实训基地的“实习+就业”等不间断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我院04、05级的年度就业率高达93.3℅以上。(2)完善学生实践考核评价机制。作为学校教育,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增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比重。很多学校奖学金评定已经开始注重实践环节,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这些措施使督促学生自主投身于实践。同时,也使学生改变观念,重视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3)完善学生实践奖励机制。学校的报销经费不足是阻碍学生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应该加大奖励实践的力度。这种奖励并不仅是单纯的金钱,有了奖励措施,学生必将受到鼓舞,在精神和物质奖励的双重激励下,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实践当中。事实上,大多数获得奖励的团队很可能将这笔奖金作为活动开支的报销,乃至下一次活动的储备经费,这其实是对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实在在的支持与鼓励。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开展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显著。[7]
  3.2 全社会动员,共同为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努力
  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进行了自我升华,成为综合性的人才,对社会、国家、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和谐发展也是有重大意义的。因此,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更多的便利。(1)国家可制定政策支持学生实践。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是解决大学生质量问题、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学校开展实践培养,为学校提供政策和资金保证。同时,鼓励社会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2)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社会企事业单位应该为解决大学生实习机会少儿贡献一份力量。例如,学校和企业可以采用“实习+就业”的一条龙联合培养新模式。企业通过大学生实习可为自己选择可用之才,等就业直接将其签下。而学生通过实习锻炼自己实践能力的同时,如果表现好了将来可以直接在该单位就业。这种模式既为单位选拔了人才,同时又解决了学生就业的问题。
  3.3 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师生合力,强化实践意识
  老师服务学生,学生服务社会。一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切为了社会需要,学生用在大学期间所学的报效国家。教师要乐于发掘并鼓励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整体上的指导。老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航者,对学生选择发展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在生活中要多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有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而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他们也不断地认识了自我,并为自己选择方向。这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愿意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有意识的学知识,并按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思维方式。根据需要,选择知识的运用方式,在实践中探索,从而既提高知识水平,有提高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就将客观的社会需求转化为主观的内在需求,勇于实践存在于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成为了学生个体人格中的一种特质。有了勇于实践的精神,学生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立志、学习、实践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学有特长,干有特色,每个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都养成这种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做一个合格的创新实践型人才。[8]
  总之,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应该更新理念,积极探索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 杨健全等.独立学院经管类应用型人才“3+1”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科学教育研究,2006(3).
  [3] 刘加宁等.经管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教育与教学,2004(5).
  [4] 张济生:《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载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
  [5] 杜学元:《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载于《高等教育研究》,2000(3).
  [6] 熊志翔:《广东高等教育现代化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许建钺主编:《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8] 陈克:《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载于《继续教育研究》,2002(3).


Tags: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以创业教育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新模.. 下一篇高校教师教学境界探析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