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中学,重庆  402760)     
摘  要:“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读懂诗歌,把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题目、注释和序、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色调词、意象等方面入手进行赏析。 
关键词:思想感情;诗歌;赏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从题目入手 
诗歌的题目,就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能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帮助我们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例: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诗,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思家”之情。又如: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树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在这首诗中,题目中就明确提到了“喜”。首联写山村荒凉、夕阳惨淡、黄叶飘飞的景象。在这萧索落寞的环境里,作者的心情是孤寂消沉的,为下文突然见到朋友来访而产生意外惊喜做了铺垫,创设了意境。 
在诗歌题目中出现了“喜、悲、忆、怀、别、怅”等词的诗歌,一般从题目中就能看出诗人所表达的主要的思想感情。如《春夜喜雨》中杜甫表达的正是一种“喜悦”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个“忆”字,正是传达出本诗是表达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的关键字。 
二、从注释和序入手 
诗歌下面的注释有的涉及人名、地名,有的是对词语的解释,有的是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的介绍。诗歌前面的序一般也是介绍创作本诗的缘由。因此,要想把握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注释和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         
江畔独步寻花 
杜  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杜甫卜居成都西郊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生,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此为其一。 
要正确地把握杜甫在这首诗中所表露的对生活的态度,即思想感情,我们只要读一读诗的注释,就不难发现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思想感情是欣喜的。因为诗的注释给我们提供了杜甫写这首诗时的特定背景――诗人“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又如: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 
把握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要注意注释中“苏轼被贬黄州”和序中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所含的信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自然是经历了人生“一场风雨”,而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却将作者旷达平和,听任自然,不避坎坷的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作者在诗中的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所以说,诗歌的注释或序往往携带了丰富的信息,对我们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背景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从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入手 
诗人作诗,是有感而发。诗人作诗,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有的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如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陶渊明――冲淡平和,白居易――通俗鲜明,苏轼、辛弃疾――豪放派词人,柳永、姜夔、李清照――婉约派词人,孟浩然、王维(诗中有画) 是“山水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是“边塞诗人”等。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切入点。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本诗作者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示儿》,其中就写到他希望王师北定中原,再看这首诗,这比较容易把握了。 
这两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包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四、从诗歌中的色调词入手 
    诗歌中表达感情的色调词可分两类,一类是暖色调的词,如明、喜、好、乐、欢欣、愉悦等,另一类是冷色调的词,如荒、愧、破、坏、断、无聊、冷、萧瑟、落寞、凄苦、悲凄、残、枯、老、昏等。 
一般来讲,暖色调的词表达的是一种喜悦、高兴、积极的感情,冷色调的词表达的是一种凄苦、悲凉、冷寂的感情。例如: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题目中的“喜”,明确表明了作者喜悦的感情;诗中还写了“荒”“贫”“愧”“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这些色调词又透露出辛酸、悲哀(悲凉)之情。因此,诗人的感情是有喜有悲,悲喜交加的。题目表明主要是喜,诗中的悲是为喜作铺垫,更显出表弟来看望,作者喜出望外。 
前面所提到的《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一首诗也是这种写法。 
五、从诗歌中的意象入手 
 “象”指物象,形象;“意”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意象”指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因此,抓住意象,对于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诗歌中的意象常有其特定的含义。如:折柳表惜别;月亮、月光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寒蝉代表悲凉;孤帆、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燕子寓意今非昔比、物在人亡;梅花  翠竹  松柏  菊花寓意高洁隐逸;杜鹃寓意凄苦;斜阳寓意哀伤等。例如: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雁这一意象,有特定的含义。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伤感。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这首诗就是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如果我们能够灵活地掌握以上五个入手的方面,在诗歌鉴赏题中要想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就不是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