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大余县内良学校,江西 赣州 341509)
摘 要: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创造适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然而,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实施新课程改革难度很大,新课程改革难以推进,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关键词:农村学校;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课程改革是在社会信息化和科技化背景下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重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次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创造适合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大量可供选择的信息资源、学习资源和计算机网络教学设施。然而地处偏远、条件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学校来说,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难度很大。尤其是在教育以应试为目的的影响下,农村学校的新课程改革难以推进,课改的实施很不乐观。本人结合多年的农村教学经历,浅要谈谈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至课改的今天,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或对课改的不重视,影响农村学校课改工作的推进
在农村,大部分语文教师还是知道什么是课改的,也懂得课堂上教师不能填鸭式、满堂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摆脱不传统观念的束缚,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还是走传统教学的老路。习惯性地用“讲”和“分析”代替学生的“学”和“理解”,教师把课本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害怕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害怕自己教学的知识与教学参考书中的“标准答案”有偏差。因此,常常以“讲”代“学”,影响了课改在农村学校的实施。
也有部分老师,特别是教龄较长、年龄偏大的语文教师对此很不感兴趣。他们教书几十年了,认为用惯了的教学方法,现在要改,实在是难以接受。甚至有的老教师认为,教不了几年就要退休了,也不想稿什么课程改革。这部分教师对课改的不重视,也必然影响着课改在农村学校的实施。
二、师资力量较弱,教师培训落后,影响了课改在农村学校的推进
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远,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做好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是在农村顺利实施课改的基础。然而,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其原因首先在于有些学校领导对培训认识不到位,选送培训的意识不强。其次,大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任教两个班的语文同时担任班主任,外出学习会影响自己的教学。再次,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的经费。于是乎教师不能外出培训,教师难以更新教育观念,难以完善教学专业理论知识,影响了现代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对新课程改革的把握,影响了有效地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难以形成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农村学校的校本培训也不到位,原因在于农村学校不仅师资力量薄弱,学科教师数量也不足,,缺少开展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校本培训停留在低水平的集中学习材料上,校本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能满足工作所需,不能解决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些不争的事实,影响了农村学校课改的推进。
三、考试评价制度不当,影响农村学校课改工作的推进
在当前,中学的学校教育仍深受中考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老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始终难以脱离考试的形式和要求。为了应对考试,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师生的互动等语文课改精神,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运用少了,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多了。更多时候,为了提高语文学科的成绩,为了迎合学校的考评,也为了教师的那点绩效工资,教师们甚至不惜牺牲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这样的教学,教师哪里还有时间搞课改,哪里还敢放开手脚来课改呢?于是教学中还是那一套传统的教学模式,课改又如何能得以推进。
四、教学资源的缺乏,影响农村学校课改工作的推进
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相比,教学设施设备相对落后,大部分学校的公用经费只能保持学校的日常运转,难以添置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其次,农村学校因大部分地处偏远,信息来源途径较少,缺乏可选择的信息资源和学习资源。再次,大部分学校教师的编制紧张,语文教师基本上是教双班语文并当班主任,工作量特别大,工作压力大,使得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提高。这些问题对农村语文课改工作的推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总之,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在课改的今天,还是存在着很多影响语文课改推进的问题,我们只有认真地分析出这些问题,才能让课改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顺利的开展与推进。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在不久的明天,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定能迎来课改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