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中学,江苏  南通  226500)  
 
摘  要:《小狗包弟》是作者巴金先生借对一只小狗的歉意而对文革、人性的反思与拷问。对“歉意”的理解则是这篇文章教学的重点所在,作者又把这深沉的歉意渗透于平白的语言中,在教学中,紧抓文句,将诵读贯穿于课堂始末,速读、细读、品读,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从平白的语句中体会出深切的情感。这种教法既充分挖掘了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鉴赏力,更重要的是,在读中悟出语言的魅力,深思民族精神,拷问人性心理,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注重品读;披文入情;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学习目标 
1、品味文本,感悟作者的愧疚之情,体会语言的含蕴深沉。 
2、通过诵读与鉴赏,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3、探究“歉意”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反省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文革,导入课题 
    课件导入:屏幕展示文革的几组图片和资料,学生在背景音乐《神秘园》中观看文革图片,了解文革。 
教师导入:许多人不愿回顾这段历史,亲历者不想回首,对他们来说,那是噩梦,后辈者如我们,不敢回首,害怕看到人性扭曲后的张牙舞爪,害怕看到善良者的痛心疾首。但是,年近80高龄的巴金老先生却勇敢地回眸,为我们讲述了与一只小狗有关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叙事散文《小狗包弟》,回首那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问题:1.由文题可知,本文的写作对象是谁? 
          2.你能用你最简洁的语言为我们讲述关于包弟的故事吗? 
          3.找出文章文眼。 
明确: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完成。弄清这三个问题就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文章内容。 
(三)细读课文,把握情感 
    问题1:包弟是文章的写作对象,文章花了很多笔墨在描写小狗包弟,在作者笔下,这是怎样的一只小狗? 
要求: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从“ ”(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中,读到了一个“ ”(特性)的小狗包弟。 
 
明确:特点——忠诚、温顺、通人性。 
     问题2:文革中的巴金先生平安顺利吗? 
    课件展示巴金先生的《十年一梦短序》中的段句,帮助学生理解文革中巴金先生的境遇和心境: 身心俱疲。 
问题3:巴金先生对被解剖的包弟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你如何理解先生的“歉意”? 
    组织学生结合屏幕显示的关键句进行思考: 
(1)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2)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提示: 
   (1)关键句1:找出这句话里的关键词:解剖。 
    明确:“解剖”还有另一个比喻义,就是深入分析,“解剖自己”是对自我灵魂的剖析与拷问。 
   (2)关键句2:在诵读中找出这句话中重音读的词语,并找出最能体现歉意的力度与深度的词语,即:可耻。令人唾弃的行为才用上的词语。这就表现出了歉意的真诚,深刻与勇气。 
    总结:巴金先生的歉意,发于行为,又不止于行为,是从灵魂深处对自我过失的拷问。罪从心起将心忏。如果给这个“歉意”下一个注脚,那就是:忏悔。 
    问题4:巴金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文革之后的巴金先生,真实坦诚地活着,体现出来的是他的真诚的一面。     
    播放视频《巴金属于世界》,通过短片引导学生近距离触摸伟人。 
(四)品读语言,领悟魅力 
活动:以第一节为例,自由诵读,并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或字词,品读赏析,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重点品读的句子: 
    (1)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棒棍齐下…… 
    关注点:对短句的作用理解和诵读指导。 
   (2)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 
    关注点: 引导学生诵读,明确重音,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叫,扑,闻闻,舔舔,抚摸”写出了小狗对故日朋友的忠诚,“赶,踢,打”在对比中,更加凸显出了特殊时代里人的无情,人兽的对比,善恶的对比在动词的强化中越发鲜明。 
   (3)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 
关注点: 词语运用对表达情感的准确性上:“大棒”换成“棒”或“小棒”,“走”换成“跑”,内涵是否有变化吗? 
大棒——体现出了专政队的残暴,和对小狗的伤害之深。 
走——写出了小狗的依依不舍。跑,则无法体现出这一状态,同时也不符合小狗受伤后的境况。 
总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仅仅从对这一小节的文字赏析中,我们就可以窥视到巴金先生的文字虽平淡却含蕴深沉,虽朴实却尽显风华。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篇美文,如《小狗包弟》,它总有一种力量,一种温暖人心、唤醒人性、激起共鸣的力量,《小狗包弟》让你想到了什么?     
写下来,与我们共享。字数:50字左右。 
学生完成写作和交流。 
(六)全文总结 
这节课,我们追随巴金先生作了一次精神之旅,不只是感受到了其文辞的精妙,更感悟到了先生敢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巴金先生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在我们头顶的天空,始终有一颗被命名为“巴金”的行星。我想,只要先生的文字在,真诚就一定在。 
三、教学反思 
《小狗包弟》这篇叙事散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状况。文中的一字一句都满含着巴金先生的愧疚与反思。因此,要充分理解先生的情感,体会语言的深沉,就需要抓着课文,充分诵读,进而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的“歉意”,理解文字背后的东西。课堂的涉及面有限,但对于学生的语言鉴赏、思想探究和反省意识养成都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