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县沙湾中学,甘肃 陇南 748500)
摘 要:初中语文中有很多小说题材的文章,透过文章的故事可以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习初中语文小说能够使学生从小说中感受到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意识。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小说的学习来论述小说中的审美教学,通过分析新背景下初中语文中小说的审美教学,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背景;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新课标中指出:初中语文的学习,尤其是对语文中的小说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风尚,提高文化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确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初中语文学习属于审美性质的教育,可以通过学习小说中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知识和文化的同时感受到故事中歌颂的精神。
一、初中语文中小说学习概况
初中语文中二十多篇优秀的小说,涵盖了中国古代、近代和西方的一些哲学小说。小说中不仅体现了其教育价值,还反映了小说中真正的哲理问题。可以说每一部小说都是精选的艺术品,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其中小说包含的范围较广,通过学习小说了解当时社会的现象,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意识。其中有最为著名的小说文选《社戏》,是鲁迅的作品。《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节选《荒岛余生》,笛福的作品。鲁迅的《故乡》,都德的《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由莫泊桑所做。另外还有比较著名的《范进中举》、《孔乙己》、《变色龙》和《智取生辰纲》等作品。
小说中含有丰富的知识精华,学习这些经典的小说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的文化素养,从而真正理解小说中所赋予的美。
二、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状况和不足
(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小说审美的冲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革,使得当今社会的文化品位和国民的素质都趋向于多元化发展,与语文教学中小说审美思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语文课中的小说思想相对稳定,而在当代社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跟当时的小说思想相冲突。所以,在小说教学审美的过程中只注重了思想斗争的环节,而忽略了了小说中真正传达的美感。
比如小说中有篇《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作品,课文中描写了阿Q这个人物,此人较为呆笨,但却富有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凡事都不会放在心上。但教学中会因为其处于政治斗争的年代,所以更多的是批判其不顺应时代的思想,却忽略了文中赞扬阿Q的精神。将语文的审美课程转变成了严肃的思想政治课,淡化了小说的审美气息。
(二)语文教学中对小说审美教学的指导不够全面
语文指导教学中对小说的审美教育存在不足,缺乏时效性和鲜明的特征,其中会有人认为小说审美效果不明显,投入精力较大,却得不到收益。其实主要是由于在小说审美教育中,注重说教和灌输的思想,没有真正的渗透,方法太单一,青少年对其难以理解和掌握。就像鲁迅的《祝福》中,学生在学习时很难体会到祥林嫂当时背景下的情感,无法理解这样的人物特征。
(三)小说本身的特殊性
有的小说本身篇幅较长,语文课本中只可能选取一段或者一篇来鉴赏。例如《水浒》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文中选择了鲁提辖为卖唱的祖孙二人出气,而找郑屠报仇。文中虽然介绍了各个人物的性格和故事背景,但是对于学生却不能真正的了解鲁提辖、郑屠等人物特征,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故事。教师在进行讲课时,也是针对选择的文段进行讲解,不可能按照《水浒》的故事脉络进行讲解。所以小说本身的特征限制了语文课中对小说的审美。
三、有效的进行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
小说一般是在特定的场景下,透过描绘故事和环境,来体现人物的形象,进而表达人物的情感和作者写小说时赋予的思想感情。文学的创作并不是按照设计好的模具进行刻板,而是通过记录故事为载体,来通过环境和人物形象来表达情感,从而探索美学的价值。
初中语文中选取的都是中外著名的小说,无论从特色到风格还是故事类型等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跨度大。所以需要教师在教授课文时采取合理的方式:
(一)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构造的形式来表达文章的故事脉络和赋予的精神。小说中有些内容很难让学生理解,需要教师在教课时通过自身对小说本身的认识和感悟,真正了解到小说中的情感和美感。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口头语言、具体的手势、眼神和肢体动作,甚至采用道具的方式来表达小说内容。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小说中的画面、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姿态等,让整个故事活灵活现。
(二)使学生在自我建构中发现美,开阔思维空间
语文学习,尤其是小说的学习,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开阔的思维空间。所以要想理解好小说中的美感,需要设法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式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但要用眼睛,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小说中的精神。
四、结束语
在理解小说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同时,体会和感受到小说精湛的文字中所营造的文化和艺术美,能感受到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和思想道德品质。对于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具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立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探微[J].淄博师专学报,2009,(02):39-42.
[2]王娟娟.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D].辽宁师范大学,2009.
[3]代光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4]刘思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