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论文关键词:廊坊 区域创新系统 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就廊坊如何建立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廊坊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在主体要素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构建廊坊市区域创新系统的思路与对策。
  1区域创新系统构建..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构建廊坊市区域创新系统的对策研究 论文发表网:www.lw2000.com
2010-07-08 14:20:18 来源: 作者:田亚平 朱传言 【 】 浏览:180次 评论:0

论文关键词:廊坊  区域创新系统  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就廊坊如何建立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廊坊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在主体要素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构建廊坊市区域创新系统的思路与对策。

  1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几种模式

  区域创新系统的英文表述为RegionalInnova—ti0nSystem(RIS)。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过程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和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成为经济发达国家提高区域性集团全球经济与科技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区域内参加新科技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共同组成的,为创造、储备、使用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的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区域科技园区创新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基于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差异性,结合各地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区域科技园区创新模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1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综合体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既注重研究开发,又注重产业发展,更重视研究开发与产业界的合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美国硅谷电子信息产业是以斯坦福大学为创新源,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斯坦福大学在技术和人才上的支持。晶体管、个人计算机、集成电路核心技术、微信息处理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技术创新成果都源于斯坦福等一批大学,这为硅谷的迅速崛起,进而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制造中心奠定了基础。

  1.2以我国台湾新竹为代表的技术园区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把重心放在高技术制造业,侧重于引进技术,以发展技术密集的外资工业为主。台湾新竹科技园区有一套完善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咨询机构、金融机构、各类评估机构、信息服务机构,以及提供法律、财务、管理等服务的其他中介机构,它们构成了技术协同创新服务体系。

  1.3以日本筑波为代表的科学城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侧重于科学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基础经济研究较为薄弱为了追赶欧美,采取了一条由“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的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引进欧美重大创新技术,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在创新活动中,政府通过法律,经济和组织管理手段在制度,环境和政策层面,引导创新活动的方向,刺激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保护创新成果和协调创新主体间的矛盾。

  1.4以深圳、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模式

  深圳区域创新体系是由市场主导和选择的,真正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深圳有良好的融资条件、宽松的政策环境、领先的商业意识和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及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作为移民城市存在着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创业、求实、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融入深圳的创业实践中。北京区域创新体系是政府主导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科研开发的主体。如果说深圳的区域创新主要靠“外引”,北京则主要是“内生”。上海区域创新体系是市场和政府共同主导型,凭借卓越的商业氛围、深厚的工业基础、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长江三角洲经济体的联动。
从以上区域模式中可以看出,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必须营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区域创新网络。这个创新网络实际上就是以企业为中心,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之间密切合作,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各种不同创新行为主体相互激发而形成的具有知识流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构系统。这种主体式的网络结构系统,就能够实现创新主体间创造性地组合集成,就能够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就能够实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相互协同。

  2构建廊坊市区域创新系统主体要素的问题分析研究表明,主体要素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在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过程中履行其职能的程度决定了区域创新系统集成的效果和效率。目前,廊坊市区域创新系统主体要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廊坊市区域技术创新整体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2006年廊坊市新认定和复审高新技术企业34家,总数达到305家,新认定和复审高新技术产品45种,总数达到404种。全市实现高新技工贸总收人221.5亿元,增长20.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6亿元,增长21.3%。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发展到548家,技工贸总收入10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4%和31.0%。全年取得科技成果51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1项,国内先进水平20项,省内领先水平l项。全年获省级科学技术奖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0项。全年专利申请量559件,专利授权量286件。

  虽然廊坊市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技术创新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当前制约廊坊市企业技术创新主要因素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三大方面。由于科技经费投人主要依赖于政府,而作为科技投人主体的企业,投人经费较少,其科技投人占销售收人的比重较低。廊坊的大多数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真正树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规模小,缺乏统一规划,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从全市的整体情况看,大多数企业自身的科研开发能力较为薄弱,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缺乏原始创新能力,产品更新换代慢,档次低,市场适应能力差,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小。

  2.2廊坊市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

  区域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目前,廊坊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必须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科技队伍的总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内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是专业结构不合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环保产业等高技术领域的人才紧缺;其次是职业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只有20%分布在企业,而近80%的专业技术人员则分布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事业单位。三是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四是充分发挥人才积极性,提高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与应用能力的机制还有待优化和完善。廊坊尚未形成有利于区域知识创新与扩散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场优化配置人才资源的机制及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机制还未完善,人才浪费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人才引进工作滞后。

  目前廊坊市境内拥有几十家省部级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如何使这些单位融人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成为廊坊市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力量,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目前廊坊市与省部所属的境内大学科研单位宾客关系,使它们成为廊坊市发展建设的主人,成为构建廊坊市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支撑力量。驻廊坊市的各高校和科研单位也应主动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等作为自己的科研对象,研究本地区的科技经济发展问题,这也是大学和科研单位产业成果的重要源地。

  2.3区域创新系统集成管理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

  政府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提高创新系统效率,促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为创新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社会氛围。由于廊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基础较薄弱,科技竞争能力不强,因此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扶植及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激励和引导企业技术创新,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人力资源开发,并积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协调冲突和合作关系,降低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成本,为廊坊区域创新体系的高效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为构建廊坊区域创新系统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如何把构建创新系统和各种要素系统集成起来,是地方政府在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针后的重要职责。廊坊市地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环渤海中心地带,为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利用的丰富科技和物力资源,也为廊坊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集成管理是廊坊市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手段。如何把环渤海区域内优质的创新资源集成于廊坊市,培育廊坊市创新的富饶土壤,提高城市创新指数,有效的建设创新型区域,是构建廊坊市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研究课题,把本地区创新资源集成为区域内具有竞争力的创新能力是当地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

  2.4廊坊市的科技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

  廊坊目前的科技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已成立的科技中介机构不多,从业人员少,规模小,资源分散,服务水平和质量偏低,行业自律性不强,主动服务的意识较差,企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尚未真正起来,远远不能适应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全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健康发展。

  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约,目前廊坊市企业技术创新整体上正处于引进开发和组合创新阶段,还有待于向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阶段发展。
3构建廊坊市区域创新系统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构建廊坊市区域创新系统的问题研究,结合国内外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实践探索,提出以下关于构建廊坊市区域创新系统的思路与对策:

  3.1通过制度设计,以一系列引导性政策,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按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水平分类,河北省属于追赶集团,需要通过构建区域创新系统追赶领先集团,也就是通过研究省市区域创新系统形成经验,结合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因素,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建设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创新系统。作为主体要素的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导向大力推进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例如制定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创新企业资金支持政策等。

  3.2通过形象塑造,以良好的创新环境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

  从历史角度看,所有的创新系统都是在市场与政府的共同作用下自然形成的。创新系统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创新文化与创新环境尤为重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形象也是生产力,政府是区域形象的经营者。政府只有通过以创新为核心的服务形象、领导形象、市场形象、社会形象、文明形象、城市形象、市民形象工程,塑造廊坊市崭新的创业佳地的新形象,形成全民以创新求发展的观念,组织以创新求业绩,务实创新的行为规范,营造创新文化氛围,这样才能聚集国内外的创新资源。

  3.3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获取企业创新绩效

  调查研究表明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服务体系不完善。只有企业愿意并有能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依托强有力的服务支撑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才能具有活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企业的创新需求,这是强化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政府主要通过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等,从外部环境上保障企业从技术创新中获得竞争优势,并实现对经济效益的追求目标,保护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其次,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科研开发投入。第三,鼓动帮助企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技术联盟,让企业善于经营区域内外的创新资源。

  3.4通过共享机制,培育区域内在创新与发展具有影响力的研发机构、

  廊坊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京津两大直辖市之间,京津的科技、教育、文化优势使廊坊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集成优势。政府通过共享机制,聚合集成京津及本市科技、教育资源,鼓励支持确定“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针对促进产业规划的主导产业的发展的重点试验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以增强区域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尽早地使区域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变为创新驱动。

  3.5通过科技园区建设,建立园区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研发能力

  当前,科技工业园区面临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第二次创业,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新时期科技工业园区的重要任务。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推进自主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溶入,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在向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调整。科技工业园区就是这种调整新兴产业的发展结果,科技工业园的创新能力就表现在围绕园区产业链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其中包括各类信息服务机构、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投融资机构、技术服务机构,在园区中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企业提供全过程服务,有力的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快速成长。

  3.6通过集成管理,将区域内外的创新资源聚合、优化、集成为区域创新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廊坊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就是思路创新的结果。在一个个创新战略的指导下,形成廊坊市四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大学城、新世纪步行街和众多的工业园,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但比较而言没有形成创新的优势。在当今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区域、创新型城市规划发展中,创新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建立一个既能发挥市场作用,又能根据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有效动员和组织创新资源,既能够激发创新主体自身活力,又能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效整合的区域创新系统,是形成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在原有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集成新创意、新技术、新文化、新制度、新管理,为廊坊市各开发区、工业园、步行街、大学城和众多的建设项目在创新型发展战略中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吸引国内外人才经营各产业园区,把东方大学城建成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基地,在新世纪步行街第五大街的基础上创办廊坊的文化创意园区,在香河、霸州等县市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创建环渤海区域创意产业园区。


Tags: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与发展探讨 发.. 下一篇浅析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