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摘 要:低碳生活是一种以“低碳”为导向,要求节约资源能源的利用,减少碳排放,确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具有经济性、可持续性与和谐性等本质特征。但目前全面实现低碳生活却遭遇着现实的两难困境。破解疑惑、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把握低碳生活的本质。要普及低碳意识,塑造生活未来;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生活秩序;坚持科学发展,回归生活本真。 
  关键词:低碳生活;现实境遇;生活世界;本质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论低碳生活的现实境遇及其本质要求
2011-08-19 11:01:25 来源:学术论文网 作者:任志芬 【 】 浏览:719次 评论:0
 
  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物质的丰盈并没有随之带来生活的完全幸福。由于受科技工具理性和资本的逻辑伤害,人们一直赖以生存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天然合理的,人的价值理性不断地被扭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单纯地功利化和工具化。面对这种状况,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考问,为此,“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唤应运而生。“回归生活世界”实质上就是向人自身回归,把一切属于人的内容和意义都归还于人。当下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回归生活世界”的一种应答。
  一、低碳生活的内涵厘定
  低碳生活是低碳经济在生活领域里的一场变革,也是对生活世界的本真回归。那么,究竟什么是低碳生活?时下学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认为低碳生活就是尽可能避免消费那些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务,以减少温室气体产生的生活;[1]另一种认为低碳生活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模式;[2]还有一种认为低碳生活是简单、简约、简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3]虽然这些表述有所不同,但对低碳生活认识的主旨却是一致的,表明了低碳生活是一种以“低碳”为导向,要求节约资源能源的利用,减少碳排放,确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由此,低碳生活表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经济性,这是低碳生活的评判标准。低碳生活在本质上要求简约。倡导简约生活,反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便利消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少用或不用高碳商品,节约使用、循环利用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二是可持续性,这是低碳生活的发展要求。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遵循的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消费模式。这种生产消费模式是以资源消耗型消费和环境污染型消费为特点的,具有不可持续性。低碳生活就是要摈弃生活中种种不合理消费,着眼于人的生存和长期稳定发展,确保代内消费和代际消费的公正。三是和谐性,这是低碳生活的价值目标。表象上,低碳生活是基于对环境、气候的认识,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而深层次,人与自然矛盾的实质体现了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内在的不和谐,因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与社会的关系及人自身;同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自身的变化和发展又通过物质利益关系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当下社会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却遮蔽了对人的生存意义以及生活目的的追问,使得多元的、具体的生活世界因人类无止境的物欲变得片面化。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低碳生活是一种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的关系基础上,明确生态自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本根性。“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4]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离不开自然界。自然不但提供人类物质需求,同时也是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地方,优美的生态环境能使人精神愉悦、身心健康,最大范围地调动和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反之,人就会陷入空幻乃至错乱的精神状态之中。 同样,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成员,自然界因人类的存在而被赋予它的价值和意义的同时,具有自身独立运行体系。人与自然的双重关系决定了二者和谐互动的伦理诉求:一是自然具有自身内在承载界限,人类实践活动不能跨越这一界限,否则就会招致自然的报复;二是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成员,人和自然环境都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低碳生活从关注生态平衡、关注人的生命和生活出发,反思生活中浪费能源、高碳排放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要求节约资源能源,尽可能循环利用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生活是一种有生态道德的生活方式。人性即道德,不但人与社会之间需要道德伦理的维持,同样道德也应赋予自然其他存在物。生态道德是道德范畴具有特殊涵义的一部分,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并须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5]生态道德是完美人性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有道德生活的必然要求。由于自然与人不一样,自然处于静默状态,这就要求作为地球上唯一的道德主体的人,将道德赋予其他生存物,主动担负起维护整个生态系统正常有序运行的职责。低碳生活要求关注生活的各个细节,把自然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均衡生活行为的标尺,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自然而然地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变不合理消费为低碳消费,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
  低碳生活是一种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一致的,低碳生活的目标是保持经济高速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低碳生活倡导节俭生活,目的“不是节俭或节约生活,而是节制欲望 ,约束不必要的或超生活需要的消费行为 ,使生活消费不偏离生活目的本身”。[6]换句话说,是对当前不合理生活方式的纠偏,调整人对自然的物质占有关系。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开发低碳产品来实现。由此可见,低碳生活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是一个不断创建的过程。一方面,人对自身生产活动的自我调节,使生产活动符合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人按自然规律对生态环境的主动建设,使生态环境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低碳生活的现实境遇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凸显,“低碳”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从一个生僻的学术词汇成为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概念。低碳生活目前还处在起始阶段,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低碳生活要成为其行为准则还面临着种种阻力。当下低碳生活的这种现实境遇主要表现为以下类型:一是积极主动型。这类人具有很强的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关注生活中的碳排放,不仅自己努力减少碳排放而且向他人宣传,但目前他们还只是低碳生活的少数。二是实用型。这类人公共意识不强,他们的低碳化生活主要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很难理解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利害关系。这类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长期形成的节俭生活习惯使然,另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身利益,对公共利益往往不管不问。三是理论型。这类人思想上理论上明确人—社会—自然是深刻关联、相互依存的和谐生态系统,认为有必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很难将这种理念付诸行动。四是随意型。这类人对“低碳”、节能减排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似懂非懂,“低碳”往往成为他们生活的“时尚”或者“一时性起”,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五是全然不顾型。这类人认为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与自身无关,意识深处奉行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认为自然应该为我服务,人主宰自然是必然的、无可指责的。行动上我行我素,他们或是为炫耀财富、显摆身份,或是为“面子工程”等肆意浪费,高碳排放仔细分析形成低碳生活现实境遇后几种的状况,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低碳”意识不强。目前,民众对全面实现低碳生活普遍存在疑惑:全面实现低碳生活离普通民众的生活是否太过遥远,普通民众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实现低碳生活是不是意味着生活水平的降低?比如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希望通过购买汽车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车来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较大的住房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这些显然与低碳生活格格不入。 [7] 受种种疑惑影响,再加上生态环境的公共性,当公共利益遭遇私人利益时,人们就很难从生态利益的角度作出理性选择,对公共物品需要“人人有责”时,往往最后会演变成“人人都不负责”。
  其次,炫富意识作祟。改革开放让国人富裕起来,但是国人好面子、讲排场、爱显摆的特性也暴露出来,尤其受消费主义影响,奢靡性消费、炫耀性消费、面子消费充斥着人们的消费领域,颠覆了人们的消费理念。部分人眼里,大肆消费成为一种荣耀,节俭被嗤之为寒酸。这种高能耗、高排放的高碳消费助长了社会不良消费之风,阻碍了低碳消费。
  再次,大众传媒的泛物质化宣传。在市场经济的驱使下,大众传媒已经被架上了资本的马车,为消费主义摇旗呐喊。当前,传媒宣传更多的是市场经济中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消费习惯成为某种成功符号和标志,成为年轻人争相模仿的对象。传媒宣扬国外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渲染国内新富阶层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宣传各类奢侈品消费,客观上诱导并刺激了人们对各类物质享受的欲望。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进一步颠覆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混淆了人们的感官世界,影响了低碳生活的施行。
  最后,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有人认为低碳生活属于民众私人领域的生活,主要靠民众自己转变观念、加以践行,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方面无权干涉,另一方面对民众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也甚感乏力。也有人担心倡导低碳生活与当前我国的经济消费政策不符。因此,往往出现生活中低碳行为不能及时得到政策法规的扶持。其实,低碳经济的发展所带来消费领域的变化并非是自然形成的,经济基础的变化需要经过消费者不断克服长期形成的消费倾向惯性,这个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不断引导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
  三、低碳生活的本质要求
  低碳生活的现实境遇削弱了低碳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维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功能,造成“孤芳自赏”的尴尬场景。破解疑惑、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把握低碳生活的本质要求。
  二战以来,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经引起西方哲学界的高度关注。“生活世界”就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它是由现象学大师胡塞尔首先提出的。胡塞尔基于对现代欧洲科学危机和人性危机的认识,试图在现象学的视域内实现常识、哲学和科学层面生活世界的融合,从而为解决欧洲出现的科学危机和人性危机提供一个真实的基础。然而,由于胡塞尔只是从现象学的意义上理解生活世界,因而他的生活世界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缺乏现实依据。尽管后继者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等丰富了生活世界的内容,在批判现代性基础上试图唤醒人们的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意识,但是他们没有抓住生活世界的现实基础,把实践活动排除在生活世界之外,这就使得他们的生活世界失去了应有的现实性,因而也无法真正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对此,马克思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但在其哲学思想中常用“能动的生活过程”、“现实生活过程”、“日常生活”等概念来指称现实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既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其价值旨归。在马克思看来,生活世界是具体而又现实的,实践是生活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源泉。马克思以实践为立足点,彻底摈弃了以往对生活世界的唯心的理解,认为实践是人向自然和自然向人的双向生成活动,它塑造着人与自然的现实性,并使“现实的人”与“现实的自然”达到内在统一,共同构成了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人在其中生存、交往、创造价值和意义的世界,因此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回归人的生存方式。[8]
  现实中,作为低碳生活的本质,“回归生活世界”已经成为当代各国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共同价值理念。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确定了相关环境责任原则,全球可持续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2003年,英国政府率先提出实行低碳经济的主张获得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发展低碳经济,全面实现低碳生活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首先,低碳生活不是抑制而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不是削弱而是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低碳生活促使人们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看待人类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明确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低碳生活通过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曾几何时,幸福被认为是享有富足的物质生活,然而,物质财富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意想的幸福生活,人们的幸福指数不升反降。低碳生活重新诠释了幸福概念,表明了衡量幸福的标准应该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不仅仅包括物质因素还包括人际关系、生态环境、生活休闲设施等。低碳生活表达了这样一个事实:物质生活应该与自然承载力平衡,一个人的物质享受不能对他人健康、安全构成威胁。
  其次,低碳生活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并非遥不可及。诚然,现实中全面实现低碳生活需要经受时间考验,比如,价值观念的转变、技术的创新、产业链的调整等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低碳生活不是一个纯理念的生活模式,它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每个人都是低碳生活的实践者。因为对每个普通人来说,低碳问题只是一个态度问题而不是一个能力问题,生活处处可以“低碳”。当下,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时期,正是能源资源利用高峰期,处理不当,生态危机问题就会激化。民众是低碳生活的主体,没有民众的支持、贯彻实施,低碳生活就是纸上谈兵。
  再次,低碳生活的倡导和实施,离不开政府这个载体。因为政府是推动低碳活动有序运转的有力保障,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引领民众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政府及相关部门不仅是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更是百姓生活的服务者。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方针、政策推动环境教育,营造一个低碳生活环境。建立低碳社会的民众参与机制,实行信息公开,让民众积极参与、监督;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民众按低碳要求调整生活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向民众提供一些实现低碳生活的信息服务,通过出台一些政策对他们的生活行为进行引导。这对每个人都自觉地“低碳化”生活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Tags:论文发表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影响我国居民储蓄收入与利率实证.. 下一篇成都市田园城市建设中的经济与大..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