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内容摘要:作为一门具有地域色彩的坐唱艺术——兰州鼓子,在生活中它一方面愉悦百姓,增加生活的欢乐,另一方面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弘扬先进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针对目前兰州鼓子不容乐观的生存状态,文章提出了几种兰州鼓子艺术发展新..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兰州鼓子演出环境的拓展与革新设想
2011-11-10 13:13:21 来源: 作者:张彥丽 【 】 浏览:93次 评论:0
 内容摘要:作为一门具有地域色彩的坐唱艺术——兰州鼓子,在生活中它一方面愉悦百姓,增加生活的欢乐,另一方面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弘扬先进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针对目前兰州鼓子不容乐观的生存状态,文章提出了几种兰州鼓子艺术发展新出路、拓展新的生存空间的方法和思路,以期使之走向良性发展。
  关键词:兰州鼓子 文化遗产 地域特色 问题症结 解决方案
  
  中国的曲艺艺术可以和戏剧艺术并列,是中华民族表演艺术传承的两支重要力量,历史悠久、特征鲜明,千百年来对于中华民族的审美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兰州鼓子是兰州市及周边县区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也是兰州独有的文化品位极高的具有突出地域色彩的坐唱艺术,是老兰州人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然而,在现代多元文化冲击下,兰州鼓子也面临着将要失传的可悲境地。
  
  一、生存现状
  兰州鼓子的生存现状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自流发展、鲜为人知、缺少演出机会、面临失传。
  兰州鼓子自古以来就是和当地民歌、风俗混合而成的艺术,是知音艺友结伴合歌、弹唱助兴的一种自我娱乐形式。从其发展历史来看,兰州鼓子的演出一直处于自流状态,历来未产生过专业演出社团,缺乏正常的学术争鸣和流派之间的交流以推动其进一步发展,也不像其他剧种那样曾经出现过以此卖唱度日的流浪艺人,因而缺少有力的传播和大范围的普及。兰州鼓子一般是在家庭内部、个别团体中演唱,因此其流传范围不是很广。兰州鼓子又是用兰州地方方言发声,很多外地人听不懂,这极大地影响了兰州鼓子的对外推广。这些问题导致了兰州鼓子艺人年龄老化、听众面狭窄、流行地域不广、日渐脱离群众的衰落局面。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在经济浪潮下,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本土本味地演唱兰州风土人情的兰州鼓子没有可以演出的公众场合,没有大量观众,在闭塞环境中自生自灭。
  
  二、演出环境的拓展与革新设想
  1.借助媒体加强宣传,纳入乡土教材扩大影响
  在当今时代,需要借助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加强宣传,让很少为人所知的兰州鼓子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强化印象,提高人们对鼓子的关注程度。如今的广播、电视、报纸、网络都是便捷有效的媒体,经常反复地报道关于鼓子的情况,可以提升兰州鼓子的认可度和影响力。还可把兰州鼓子这种地方曲艺纳入本地义务教育的视野,纳入乡土教材中,使之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走进校园,从年轻人抓起,普及兰州鼓子知识
  可以邀请兰州鼓子老艺人到高校内,配合鼓子研究专家开展兰州鼓子的讲座并现场演唱,这是让年轻的一代学子认识了解兰州鼓子的非常理想的一个方案。
  3.改变演出方式,打开鼓子生存空间
  可以发动兰州鼓子老艺人到黄河风情线义务表演,在广大市民中扩大影响。黄河风情线是个游人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兰州市民公共休闲之地,是体现兰州文化的理想之地。这里有秦腔演出、豫剧演唱、花儿表演、流行歌曲演唱等,是在民众中传播文化的好地方。这些演唱的艺人大都是戏曲爱好者和艺术团退休人员,鼓子艺人们完全可以参与进去。或许开始听众不多,或许听众听不懂唱词,但鼓子艺人可以在开唱前先讲解一下内容,印发一些唱词给大家,久而久之人们熟悉了就会欣然接受甚至参与进来。
  政府可以给鼓子艺人们发放活动补贴。文化部门也要做好鼓子艺人的思想工作,提高艺人们的思想认识,让艺人们明白如果过分地强调鼓子演唱的“原汁原味”而忽视了展现的平台,就会丢失一些观众,生存都难以继续,又谈何发展呢?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不应固守和夸大传统,关键在于吸收传统中能够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容,赋予其时代内涵和现代意义。同时,还应加强鼓子演唱流派之间的交流。
  4.解决传人问题
  鼓子演唱一般是以一个家族为团体的自娱自乐,常常是父传子、子传孙。而现在的鼓子家庭后代中少有继承这门艺术的,所以首先要做通鼓子家庭后代的思想工作。对他们强调传统曲艺与许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形态一样,有不可再生特点,一旦消失,损失无法估量,也无法用简单的经济尺度来衡量,既然今天已经认识到了这点,就不能冷漠地对待,任其走向消亡。既然老艺人都有着强烈的愿望,国家乃至世界都如此地重视,那就行动起来,献计献策,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出一份力、尽一点责。让他们在工作之余学习鼓子演唱与伴奏技艺,把家族家庭的艺术事业衔接起来,因为这是最好的发展鼓子艺术的出路之一。
还可由群众艺术管理部门组织开办培训班,招收年轻学员;也可以把鼓子艺术分成传统唱法和改革唱法,两者齐头并进,同步发展。这样既不伤老艺人们的感情,把原汁原味的唱词、曲调和唱法保留下来,又能配合时代发展大胆革新,给鼓子寻找光明的出路。区分角色演出也不会影响严格的音律,因为不用做大的改动。曲艺要为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曲艺创作和表演,从来都是在创新当中发展的。曲艺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依然为广大观众所喜爱,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艺人的不断创造和革新。
  (注:本文为2010年甘肃省教育厅硕士生导师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011B—08。)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甘肃卷·兰州分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88.
  [2]王正强.兰州鼓子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
  [3]肖振东.兰州鼓子荟萃[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
  [4]王雅禄.兰州鼓子选曲[M].手抄自印本.
  [5]陈增三.兰州鼓子传统曲本精编[M].手抄自印本.
  [6]兰州鼓子唱响农村舞台[N].人民日报,2008-05-14.
  [7]王得耀.兰州鼓子[N].兰州日报,2005.
  [8]文志.中国的瑰宝:兰州鼓子[N].兰州日报,2006.
Tags:兰州 演出 环境 拓展 革新 设想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谈东北二人转的艺术特质 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专业模特教师应具备..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