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论文关键词:实践话语实践本体论意义方法论现代性 
  论文摘要:实践概念在中国当代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李泽厚和刘纲纪把实践看作是物质生产活动,蒋孔阳把实践界定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新实践美学代表人物张玉能则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实践的明确定义,即“..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为新实践美学而辩——与章辉《实践范畴与当代中国美学》对话
2010-05-12 19:25:25 来源:www.lw2000.com 作者: 【 】 浏览:152次 评论:0

论文关键词:实践  话语实践  本体论意义  方法论  现代
  论文摘要:实践概念在中国当代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李泽厚和刘纲纪把实践看作是物质生产活动,蒋孔阳把实践界定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新实践美学代表人物张玉能则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实践的明确定义,即“实践是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完整整体”。然而,却有人对这种实践概念的发展持怀疑态度,认为它是对实践概念的“篡改”,是背离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这里站在新实践美学的立场上,用事实说话,针对这种观点和看法予以批驳。
  章辉在其《实践范畴与当代中国美学》一文中,首先给出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梳理和理解,在此前提下,对实践美学和新实践美学的实践观也分别进行了梳理,同时做出了评价,最后,他得出结论说:“基于对经典理解的个体差异,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呈现出多面向甚至相互冲突的话语状态。总体看来,当代美学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理解,大体有两条线索,即李泽厚、刘纲纪和邓晓芒等人的基本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朱光潜、蒋孔阳的偏离马克思主义但有助于解释艺术审美实际的理解。新世纪以来,朱立元和张玉能泛化实践的内涵,偏离历史唯物主义更远。”显而易见,章辉此处对以朱立元和张玉能为代表的实践美学一派给予了极为严厉的批评。他批评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是“不伦不类的实践论”“一锅煮的思维模式”,批评张玉能对于实践概念的“改造”,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背离,是对于实践本体论意义的泛化。其实,只要深入到朱立元和张玉能的新实践美学体系里面去,就可以发现章辉的批评是有失公道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本文就以他对张玉能的新实践美学的实践观的批评为出发点,立足于张玉能与此相关的一些论述,对章辉的批判给予反驳,以进一步澄清新实践美学的实践观的一些问题。
  文章中,章辉在概括介绍了张玉能对于实践的界定和实践结构的阐释以及截取了张玉能对于实践与美和审美以及艺术的关系的阐述之后,立即提出了批评,说:“对照经典文本,我们发现,实践概念又一次被篡改。”然后他进行了具体说明,“在新实践美学那里,物质生产虽被视为中心,但其决定性的第一性社会存在地位被抹去,话语生产、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处于同一平面上,而且,话语也就有‘实践本体论或者实践存在论的意义’,也成为‘美和审美以及艺术的产生本原’,历史唯物主义基本主张就这样被篡改”。在这里,他对张玉能的新实践美学提出了两个批评,一是认为新实践美学“篡改”了实践的概念,消解了物质生产的决定性作用,使得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与物质生产竟然处于同一平面,并认为这是不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的;二是,话语实践在新实践美学中竟然也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在他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
  一、实践概念的内涵没有被“篡改”
  对于他的第一点批评,我们的回应如下。首先,新实践美学并没有抛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物质生产的根本性的强调。相反,张玉能“与其他实践美学的学者比较,张玉能尤其重视紧扣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的观点”,他曾明确指出物质生产“是人类本身和人类社会的本根”,“物质生产制约着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审美活动就是在它们之中超越出来的”。即使在专门谈论话语实践的文章中,张玉能也没忘记强调物质生产的第一性地位,“在社会实践的整体之中,物质生产(劳动)又是第一位的,是社会的实践的中心,离开物质生产,单独地谈论语言(话语实践)就可能走向‘唯语言决定论”’。显然,张玉能是坚决反对架空或消解物质生产的第一性的决定性地位的,这也是他严厉批判后实践美学的超越性精神美学的一点。我们要说的是,新实践美学对实践的“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的完整整体”的界定中的“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并不是一个摆设,不能随意地被人拿来作为一个让步句的条件。新实践美学对于美的本质、美和美感的产生以及艺术的本质论述都是首先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在实践的总指挥下一步步进行的,并非像章辉所说的是背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其次,章辉之所以批评新实践美学“使得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和物质生产处于同一平面”,估计是单纯从新实践美学对于实践概念表述的表达方式出发,认为“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在内”就是把它们三个放在同一平面,而没有意识到这部分表述是对实践内容的分类,前面的“以物质生产为中心”才是对于实践内部的一个层次的界说。另外,从他所引用的段落也可以看出,章辉无意间犯了个形式主观上的错误。引文段中,张玉能是从不同的角度(发生论,存在论,价值论)对实践与美和审美以及艺术的关系进行论述,在论述中,从每一个角度他都对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给出了相应的地位的界定,而且这三个方面依次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看起来好像它们具有同样的分量,“处于同一个平面”。然而,要想真正客观地确证它们的关系,还要具体看它们各自所受到的界定是什么。我们看到,这里物质生产的界定词是“根本”,精神生产是“主要方面”,话语实践是“突出因素”,由此可见,虽然它们都处在句首的关键位置,它们的界定词的涵义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给出的,物质生产的根本性的意义并没有被忽视。
  二、话语实践的本体论意义再阐释
  章辉的第二个批评是对于话语实践的实践本体论意义的质疑,但是他却没有给出质疑的理由,然而尽管如此,我们在此还是要对话语实践的实践本体论意义再次进行论述和强调。
  新实践美学的“话语”概念来源于福柯,在福柯那里,话语是一个表征系统,“话语涉及的是通过语言对知识的生产”,并且福柯认为“所有的实践都有一个话语的方面”。正是由此出发,张玉能确证了“话语是运用语言和言语的生产意义的社会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把“话语实践”纳入到实践概念,让他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共同组合成实践这样一个完整的整体。话语实践指的是“人们按照语言系统的一定规则来进行言语交往,以表征一定意义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如果说,物质生产主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精神生产主要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那么话语实践则主要处理的是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由于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必然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人的存在由此而具有了社会性群体性的一面,所以人的精神生产虽然主要涉及人与自我,但由于这个自我在社会中被打上了社会性和群体性的烙印,人的精神生产也就不可能是完全自我的一种行为,它必然也受到话语实践的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说话语实践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中介,它“不仅调解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调节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玉能把话语实践界定为“一种具有实践本体论意义的活动”。
  哲学上的本体论是一门研究存在的本原和存在的方式的学问。那么,对于哲学学科下的美学的本体论研究自然就应该是一门关于美的存在的本原和存在方式的学问。判断一个概念具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就是要看它能不能回答美学存在的本原和存在方式的问题,看由这个概念能不能追索到美的存在的本原和存在方式。当然,这里的“美”并不指古代自然本体论意义上的美的对象,也不指近代认识论意义上的主观的审美,而是人类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处于一定的审美关系之中的美和审美,同时也包括美的最为典型的形态:艺术。由以上对于话语实践的定义和概念解说可以看到,话语实践的确能够回答美、审美和艺术的存在本原和存在方式的问题。首先,从存在本原来看,传统上人们习惯于把人的存在认作是除了物质的存在就是精神的存在,不存在其他,而现代语言学家则告诉我们语言也是人的存在的一个方面,语言不仅仅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语言更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语言是存在的家”(海德格尔),“语言是人类认识的边界”(维特根斯坦),“能够认识的存在就是语言”(伽达默尔)由此,现代哲学和美学就发生了语言学转向。在语言学转向的时代大语境下,张玉能重新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发现其中早有对于语言与存在的关系的论述。马克思说“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们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恩格斯也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意识,用于与别人交流,同时也用于人们认识自己、和自己交流。语言和劳动、实践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在有人类的时候就存在了,它伴随着人类社会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伴随着社会中的人们的一切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活动,当然也伴随着人们的审美活动。

现代语言学的语言观来看,这种伴随在很大的程度上其实是一种规约,它规约着人们的认知和思维,也就规约着人们的审美活动。什么东西是美的,什么东西是不美的,都受到这种规约的影响。也就是说,从广义上来讲,一个时代的人们同时认为某一对象是美的,那必然是受到了那个时代公用的语言系统的规约。从狭义上来讲,一个单个的人认为某一对象是美的,那也必然是受到了他所生活的语言环境和他自己意识中的语言存在的规约。在这个意义上,语言或话语实践就可以说成是美和审美以及艺术的存在本原,只是张玉能把语言进一步拓展到艺术符号,从而使得话语实践有了更大的概括性。另外,审美关系下的美、审美和艺术的存在状态或者存在方式也可以“以话语实践的形式表现出来”审美对象身上的形式或符号因素,审美主体的语言意识,都可以对美和审美的存在方式给出解答。而艺术的存在方式更是可以用话语实践来解释,艺术在根本上就是一系列的形式和符号,不同艺术门类的不同形式和符号表征着不同的意义。这样,话语实践就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从而得出了话语实践“作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中介过程,是以一定的符号(话语)生成美和审美以及艺术的”。
  新实践美学的实践概念的三个内容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其中,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是已被学术界公认的两个概念,而话语实践则是张玉能在汲取现代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自己严密地思考后的结果,可以说是一个独创,是他本人对于实践的内涵的独特理解和发展。也许正因为如此它才受到了更多的质疑和批评。对于新生事物的质疑和批评是必要的,不过批评首先要建立在了解甚至是熟悉的基础上,否则所谓的质疑和批评就是不堪一击的。
  三、研究美学的方法论问题说明
  章辉在其文章最后,还批评了“中国美学学者”这样一个整体,这里包括新老实践美学派及其以外的哲学派别。他说中国美学学者“共通的弊病之一是直接把哲学结论应用于美学,比如定义美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说的是实践…‘弊病之二,是以原始实践活动说明美的产生”。这里,笔者仅就新实践美学的问题对这样不符事实、有失公允的评价给予驳斥。
  就新实践美学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存在章所说的“直接把哲学结论应用于美学”的情况。先退一步说,既然新实践美学是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美学理论,那么,一些哲学概念被引入其中是自然而然的,况且美学是隶属于哲学的一个学科,美学的研究必然要受到其所属哲学的整体上的一个规定和限制。再说,章所举的例子也是有问题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个命题李泽厚用过,只是后来他鉴于人们对这一命题的滥用就弃用了。后来,蒋孔阳重新启用了这个命题,和“美在创造中”“人是‘世界的美”“‘美是自由的形象”等一起构成了对美的规定,“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只是其中的一个规定。这样就不能说是把美“定义”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当然也就不是对哲学结论的直接“拿来”而且,新实践美学代表人物张玉能也曾明确说过…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达到自由的产物,即只有社会实践达到一定自由的产物才是美”,这里也并没有把美说成是实践。章辉的批评,估计是自己的杜撰。至于他提出的第二个批评,则和一些人批判实践美学采用历史发生学的方法研究美学很相似[9],都是首先否定研究美学问题可以用历史发生学的方法其实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拿研究美学来说,既可以使用哲学思辨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历史发生学的方法,这是一个学科方法论的问题。章辉还批判说中国当代美学“缺乏历史流变意识”,从而“导致了当代中国美学忽视现代审美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复杂关系,美学的现代性在这种思路中无法获得”。他的意思就是说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不关注当下,缺少现代性。可事实并非如此单拿新实践美学来说,它就是在现代语境下对于实践美学的一个发展,它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建构其中国特色的新实践美学体系,所谓的中国特色,就是关注中国当下的实际,怎么能说是“缺乏历史流变意识”“现代性……无法获得”呢?再说,新实践美学的这种理论建构还可以指导其下的一些具体学科的研究,比如说生态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这不就是密切关注当下的一种行为吗?
  新实践美学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的哲学基础上,汲取旧实践美学的理论养分,借鉴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优质成果,建构起了一个有着深厚的理论修养和完善的理论架构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流派。它对于实践概念的有基础的扩展,把话语实践纳入到实践的内容中,都是对实践美学的创造性的发展,是符合与时俱进的发展观的。作为一个不断自我更正和自我完善的美学流派,它理应在当代中国美学界占据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


Tags: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论《半生缘》中曼璐形象的现代性.. 下一篇论《野草》中的现代性意识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