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内容摘要:美国知名诗歌评论家玛乔瑞·帕洛夫的《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是一部深入探索当代美国诗歌特色及其创作走向的理论力作。在这部论“不确定诗学”的扛鼎之作中,帕洛夫从“不确定诗学”的鼻祖兰波入手,以从斯泰因到凯奇等为主的七位诗人为研究对象,以大量翔..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论《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中玛乔瑞.帕洛夫的当代美国诗学批评观
2011-03-24 15:38:53 来源: 作者: 【 】 浏览:324次 评论:0
内容摘要:美国知名诗歌评论家玛乔瑞·帕洛夫的《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是一部深入探索当代美国诗歌特色及其创作走向的理论力作。在这部论“不确定诗学”的扛鼎之作中,帕洛夫从“不确定诗学”的鼻祖兰波入手,以从斯泰因到凯奇等为主的七位诗人为研究对象,以大量翔实的文本分析为基础,深入阐释了文化语境中当代美国诗歌的“不确定性”特色和反象征主义倾向,并提出重绘现代诗歌地图的必要性和反思现代主义的迫切性。帕洛夫的研究为微观文本细读和宏观批评建构都带来了实践性和理论性上的双重挑战和启发。 
  关键词:玛乔瑞·帕洛夫 《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   
  《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The Poetics of Indeterminacy:Rimbaud to Cage,1981)(以下简称《不确定诗学》)是当代美国知名女作家和诗歌评论家玛乔瑞·帕洛夫(Marjorie Per-loft 1931-)早期的一部诗歌研究巨著,也是被公认的一部诗歌评论的“成熟理论”之作。在这部关于当代美国诗歌美学的巨著中,帕洛夫高屋建瓴地指出,英美诗歌中被人们非常松散地称之为“现代主义”的东西,实际上是由“两个既彼此分离又相互交织的部分——象征主义和反象征主义”(vii)所构成。帕洛夫几乎石破天惊地首次提出,反象征主义诗学即是“不确定性”模式(indeterminacy)或“不可判定”模式(undecidability),它的第一个真正饯行者就是阿瑟·兰波,尤以其《灵光集》(Illuminations)为最。从诗歌发展历史来看,“兰波是第一个真正触动‘不可判定性’琴弦的人。而这种诗歌特质可以在斯泰因、庞德和威廉姆斯(w.c.Williams)的诗歌中,在贝科特(Samuel Beckett)后期的散文中找到明显痕迹,并在随后几十年的诗歌创造中表现尤为突出”(4)。帕洛夫以反象征主义或不确定诗学为主题,力图为美国诗歌的发展重绘一幅更加清晰、科学的图景。这幅图景的中心传统肇始于兰波早期诗歌中的“法国联系”(French connection)、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并贯穿了当代诗歌大师斯泰恩、威廉姆斯和庞德诗歌创造始终;而且在贝科特那被称为“没有深度的风景”的语言结构中、在阿什贝利(John Ashbery)那悠忽的梦幻风景里、在安廷(David An-tin)和凯奇(John Cage)的表演诗歌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帕洛夫打破传统诗学研究陈规,独辟一条通向反思诗学现代性的蹊径,将阿什贝利、艾略特、史蒂文斯、贝科特、奥登等并列排在同一个层次上讨论。她认为,阿什贝利与艾略特构成了不确定意义上相互映照的两极,而史蒂文斯“秋天的极光”(“The Auroras ofAutumn”)中的意象“变成了他情感状态的象征性化身”(22),所以与艾略特诗歌的方向极其接近。米勒(Hillis Miller)曾说,“主观与客观的对话是史蒂文斯的中心议题”(Miller,“Wallace Stevens”228)。贝科特的作品与阿什贝利的诗歌创作属于同一类型,他的语言价值倾向是合成性的而不是指示性的。在粗略地将以上诗歌创作层次进行归类后,帕洛夫明确指出,由兰波首开其端的“反象征主义”模式是如何大行其道、倍受推崇的。“不确定诗学”的提出,是与“现代主义”、“象征主义”、“后现代主义”与“反象征主义”密不可分的。  农业论文发表
   
  一 
   
  不确定诗学的伟大传统始于兰波。他所提倡的可奉为诗学圭臬的原则,与后来不遗余力地继承和传播不确定诗学传统的阿什贝利的探求并无二异。兰波的《灵光集》中名为“城市”(“Villes”)的散文诗由于被十分巧妙地进行了分裂组合,所以没有任何具有指示性的连贯阅读可以生成。与艾略特的“虚无之城”(“Unreal City”)相比,兰波的“城市”呈现出许多迥异于传统当代诗学的特色。在艾略特眼里,伦敦是十足的“虚无之城”,充斥着喧嚣的都市之音。而在兰波的“城市”里,艾氏典型的城市风景的深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非常浅显的“表面”现象、毫无深度的视屏而已。帕洛夫通过诗行细读发现,兰波的城市众声喧哗,所有关乎声音的意象都显示出与和谐平静格格不入的内涵色彩,而所有的动作意象也与声音有异曲同工之处(Hubea 18)。兰波在“城市”一诗里向外界展示了一系列简洁但极富启发性的图景。每一个场景都具有实体触摸之感而又形象鲜明,但是当读者试图从这些意象中找到一个具有关联性的原则时却发现那不过是一场徒劳而已。象征主义的诗歌是多声部、充满相互关联意义的,象征主义诗歌的风景是关乎心智的。到了兰波那里所有象征主义都市风景的深度消失了,呈现在外面的只是一层浅浅的薄幕(55),毫无关联的提喻意象层层叠加。巴尔特(Roland Barthes)认为《灵光集》中的词汇变成了“彼此独立的符号”(Bar-thes 70),所有的词语都与正常的互指联系相分离。兰波的音乐意象和色彩意象与艾略特的那种可以象征某种价值的特殊组合截然不同,意义的复杂化被一种奇特的新文学主义所取代。这种对比研究显示了帕洛夫高超的洞察力与杰出的鉴赏力。兰波在其作品中通过故意使用不规则的素材与意象,达到与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结盟,像“城市”这样的一首诗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都是对连续性实验的挑战。这个大胆的结论不但凸显了帕洛夫的洞察力,还展示了其高超的预见性。  农业论文发表
  除了意象、词语与音效外,帕洛夫的研究还发现,兰波的句法规则与象征主义诗学也是大相径庭的。象征主义诗歌的句法多为晦涩的回环式,其词语通常被外力蛮拧得超出正常上下文之外以获得哗众取宠的效果,而兰波的句法特色则与此明显不同。兰波在使用了非常简洁的感叹式开头后,立刻使用一系列具有主谓结构的句法进行直言不讳的陈述,绝无任何修饰与从属结构参杂其间。帕洛夫指出,由于兰波使用了非常特殊的指示代词与定冠词,并反复指向一些事物,好像在认定一个事实:读者对这些人物与地点是相当确定的。这其实是兰波诗学不确定性的一个独特手段而已,他通过自己对这些看似明确的代词与冠词的独特依赖而将诗歌的梦想逻辑给自然化了。被尊为现代主义诗歌之父的兰波已不再对象征的功效深信不疑,因此在诗歌创作中他便弃绝了所有关于深度的表征,并首次解决了象征主义二元论的问题,正是在这一点上显示了他与波德莱尔的彻底决裂。虽然早期现代主义诗人们对以《灵光集》为典型的不确定模式持抵抗态度,但对于斯泰因来说,兰波及其他类似诗人的直接影响已十分深远。这种影响与动力不仅来自具有不确定特制的反象征主义诗人,而且还深受其他诸如立体主义和达达画派等视觉艺术的影响。  农业论文发表
   
  二 
   
  关于斯泰因的诗歌中的不确定性和反象征主义,帕洛夫首先从斯泰因如何创作足已摒弃乏味文学气的文学人物人手。在斯泰因看来,传统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人物整体行动是从特殊到一般变化的,而她所要塑造的真实人物形象则具有用词语表达其个性欲望的特性。 
对此,斯泰因的解释是“我所做的一切与电影并无二异议”(Stein 106)。这其实是斯泰因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中学到的要义。斯泰因的早期作品“苏茜·阿萨朵”(“Susie Asa,do”)就具有立体主义的句法特征。诗中指涉与合成游戏之间的张力,指示系统与自我排序系统之间的张力,都与立体主义的话语特征相接近。帕洛夫的研究还发现,斯泰因的句法风格与立体主义的不稳定、不确定和非连贯性等也非常相似。  农业论文发表
  斯泰因还有两大创作风格使其与立体主义和不确定诗学更加接近:“反复重新开始”与达达派模式。在一篇名为“创作就是阐释”(“Composition as Explanation”)的演讲中斯泰因指出创作包含三件事情:“反复重新开始”,“一个持续的当下存在”,“使用一切”(Stein26)。加丝(William Gass)对斯泰因的这种重复技巧作过评论:“生命就是重新组织,斯泰因用多种方式对此进行了阐释。斯泰因几乎是在一瞬间意识到了,语言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经验类集,它由有限数量的固定词汇构成。词语的是否出现本身并不重要,至关重要的是它的反复出现”(Gass 24)。斯泰因的重复技巧或“反复重新开始”模式是她的“人物塑造不再意义重大”信仰的源泉。她在散文里所寻求的是如何控制变化节奏,如何表现人们之间相同或相异关系,所以重复就显得至关重要。创作必须不停地从头开始,同样的词汇、同样的句子以极其微小的变动反复出现。斯泰因通过自己作品中具有重复特色的句法构造而勾勒出一幅幅人类意识渐趋变化的现状,并将情感与思想的不稳定性展露给外界。斯泰因的“软纽扣”(“Tender Buttons”)一诗又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超现实主义艺术——尤其是达达主义——的借鉴与应用。这部作品不仅反映了杜尚(Duchamp)所谓的达达主义绘画上的“简约”原则(reduction),而且诗的主题也显示了与超现实主义和不确定诗学所倡导的宗旨的关系。“纽扣”从定义与质地上来讲不应该是软的。在斯泰因的意图是指主题具有的“变形”功能:干硬的物体变得柔软,潮湿的物体变得干燥,人变成了物,纽扣也可以发芽。诗中所有的物体不仅非常零碎地随意铺陈,而且像立体主义绘画一样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洛奇(Da-rid lodge)曾说,“‘软纽扣’是一场‘解创’(decreation)的盛宴。普通话语惯常的审美疲倦被震撼的词语所破坏”(Lodge 154)。帕洛夫由此看到了无数条引领读者穿越于语言迷宫之中的线索,这些线索从来不会将他们带向迷宫的任何一边,但永远为他们创造发现新奇的机会。  农业论文发表
  在讨论威廉姆斯时,帕洛夫首先否定了当下人们操持的某种自以为是的“现代时期”的知识,并站在“其他传统”(OtherTradition)和“法国联系”(French connection)的立场上,以威廉姆斯较具争议的早期作品如《春天和一切》(Spring and All)及《地狱中的科拉》(Kora inHell)为例,论证了威廉姆斯在诗歌创作上与斯泰因和兰波的亲和,以及他诗歌创作上的不确定性因素。《春天和一切》是威廉姆斯最具“法国特色”的创作,它不但有达达主义的即席创作风格,而且有斯泰因诗歌、小说的某些痕迹,以及兰波《灵光集》的意韵。在《春天和一切》里,威廉姆斯将所有关联性都从描述的事物上剔除,坚持创作与象征性相分离的细节,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具有立体主义色彩的意象。正如立体主义绘画一样,威廉姆斯的诗歌中有一种为拒绝一切连贯性尝试而勾勒出来的矛盾色彩,并且所有诗歌都具有立体主义的流动性与不确定性。  农业论文发表
  米勒认为兰波的《灵光集》就是《春天和一切》的前文本(Miller,“William’s Spring andAll”415)。在情感的有意识随机描写上,在自由想象上,威廉姆斯都与兰波相接近。在语言结构的营造上威廉姆斯又与另一个不确定诗学的典范斯泰因非常相似。他的场景塑造并未出现任何现实主义或印象主义特色,他只是从平常话语中将需要的词语拉出放在另一个全新的关联环境中。威廉姆斯诗歌的空间形式也与斯泰因的极为相似。看似凌乱无序的物体随意堆放在各个角落,但他们却共享一个空间,就像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静物处理。对威廉姆斯来说《春天和一切》的重要性的强调是无论如何都不过分的。它几乎奠定了威廉姆斯后来十数年诗歌创作的基本模式。帕洛夫阅读与解析威廉姆斯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独到的视角和新颖的结论。她总结到,威廉姆斯诗歌中那些与立体主义绘画一样的流动性与不确定性,是他继承不确定诗学鼻祖兰波衣钵的明证。诗歌中的意象与语言结构也与斯泰因的创作和反象征主义的实践一脉相承。但是威廉姆斯的不确定诗歌的创作过程并不只是简单地模仿与习得,它主要还是一个发现之旅。  农业论文发表
   
  三 
   
  虽然叶芝对《诗章》的评论“阻止了人们阅读《诗章》的兴趣”(155),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不管他的评论如何消极却无法阻止后辈诗人对《诗章》的热捧。被叶芝视为诗歌创作之鸡肋的那些具有庞德特色的技巧,却被当代诗人们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帕洛夫对庞德不确定诗学创作的探讨,是以他如何从象征主义向蒙太奇艺术、向零散碎片并置的记录片式的表面转变为中心而着手的。在帕洛夫的系统阅读与比较研究下,庞德的不确定诗学特征逐渐显露,而这些特征首先就表现在他对兰波的敬重与翻译后者作品时所表现出的认同与亲和上。在推崇和效仿兰波的“直抒胸臆”主张的信念中,庞德用口语式和简洁化的英语翻译了兰波的一些诗歌,并完全保留了原文轶事性的具体与直接感。1916年庞德提出一种反模仿艺术的新方法,并命名为“漩涡主义”(Vorticism)。漩涡主义所提倡的意象有别于集体与传统意象,是对个人感受的直接传达。他们具有新颖独特的新鲜性和个人体验的独特感,能够将瞬问的个人体验表达出来。他的这种对意象特殊功能的全新理解,推动了现代诗歌结构的巨大变化,也将不确定诗学的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农业论文发表
Tags:发表论文 发表文章 期刊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从玛乔瑞.帕洛夫的《弗兰克.奥哈.. 下一篇在个体与公共之间追寻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