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内容提要】文学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建立“文学理论学”学科之必要。“文学理论学”是关于“文学理论的理论”,属于“元科学”的范围。它要解决“文学理论是什么”的问题及其文学理论的对象、特征、要素、范..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
2010-04-20 20:06:54 来源: 作者: 【 】 浏览:137次 评论:0

【内容提要】
文学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建立“文学理论学”学科之必要。“文学理论学”是关于“文学理论的理论”,属于“元科学”的范围。它要解决“文学理论是什么”的问题及其文学理论的对象、特征、要素、范式与变化规则等同题。“文学理论学”的体系形态可能多种多样,但一定有其基本的研究领域。该学科对认识文学理论、提高文学理论研究的自觉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元科学/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学

 

    本论文是建立一门新学科——“文学理论学”的初步论证与构想。

    众所周知,传统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作品、作家、读者、世界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变迁,则属于文学理论史和批评史的范围,也就是说,文学和文学活动的性质、特征、存在方式、价值与变化规律等问题,始终是文学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这是千百年来人类文学理论活动的实际状况。

    但是,如果我们把理论思考的视域移动一下,思维抽象的程度提升一级,进而将文学理论本身作为理论研究的对象,那么,我们就超越了以往仅限于研究作家、作品、读者及其发展沿革的阶段,整个的文学理论局面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概而言之,就是将其理论目标集中到“文学理论的理论”上来,集中到“文学研究的研究”上来。这样,一门新的有关文学理论的学科就出现了。

    这一设想能不能成立呢?我认为是可以成立的。不仅可以成立,而且为当前文学理论学科发展所亟需。这一设想,其实质是“元科学”理念在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体现。自从世界上有了关于文学的理论思考,“文学理论是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就已经出现。亚里士多德关于“定义”和“证明”的解释,就带有此种理论发轫的性质。到了科学昌明的19世纪中叶,自我追问“文学理论是什么”或“什么是文学理论”的思想萌芽与火花,随处可见。这时,“元科学”(亦称“元理论”)已形成有各种流派的相对独立的学科。进入20世纪,从“逻辑经验主义”哲学运动到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从库恩和费耶阿本德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到拉卡托斯等人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对解决一般科学知识的“元理论”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讲,探讨“文学理论学”这一“元科学”性质的理论,并不是什么特别独特与新鲜的话题。只不过从学术史的角度来观察,“文学理论学”方面的意见比较零散,没能构成较为完整的学科系统,况且,它还有一些需要向其他“元理论”学科借鉴学习的层面。这大概就是把文学理论作为特定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至今为何没有产生的一个原因。

    在这一点上,文学理论同某些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进展程度是不尽相同的。正是基于这个前提,为着文学理论深入而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我提出建构“文学理论学”的设想,并主张要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对待。

    产生“文学理论学”这一设想的动因,对我来说其实是既复杂又单纯的。从单纯方面讲,也许谁都不会否认,假如没有对文学理论自身目的与方法的反思,没有对文学理论自身性质和特征的质疑,没有对文学理论中关于文学解释有效性的进一步探索,没有对文学理论中提出各种答案的可靠性及可检验性的认真思索,那么就难以透彻地认识文学理论活动的规律,追求文学理论自觉性的努力也会困难重重。甚或可以说,这些反思性的活动,是理解“文学理论之所以为文学理论”的思想前提。从复杂方面讲,中国学术界正经历着对文学理论本体论或本体性认识的“多元”期和“混乱”期。有关“文学理论是什么”和“什么是文学理论”的见解,莫衷一是。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的“合法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消解、颠覆和挑战。所以,从这两方面讲,对何谓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存在形态、运行规则及其学科特性等进行研究,是一项迫切而严峻的任务。按照哲学人类学的说法,“人的每一个关于他自己的观念都成了指导和塑造他的理想”[1](P164)。文学是“人学”,文学理论的每一个观念实际上都与人有关,因此,文学理论研究也会或潜在或显在地遵循上述法则。

    应该承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文学理论是在“知识就是力量”这种经验科学的思路中运行的,并逐渐形成一种惯性。如今,当人们面对的思潮是对“知识”的批评、对“科学”的怀疑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例如有的学说就认为,科学中理论的形成是无法被说明的,那只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带有很大的任意性。这种看法波及到文学理论领域,便是否定文学理论的科学性,张扬其主观性。当然,与此同时,那种探讨文学理论运动规则,追求其真理性认知和研究科学化的努力,也一直在艰难而执著地进行。这种充满矛盾且富有张力的现象,再一次表明文学理论必须面对这个现实,认真地思考:到底什么是文学理论?它有什么学科上的特殊性?它的对象构成有何特点?它的学科系统是怎样分布的?“文学理论性”问题应如何表达?文学理论主体有哪些素养要求?文学理论形态和范式演化有没有规律?文学理论话语结构和话语表达同其他话语相区别的地方是什么?它的价值与功能怎样?总之,确乎需要把文学理论放在作为对象的研究系统中加以考察。这就超出了通常所说的“文学理论”研究范围,使此种研究进入文学理论哲学——“文学理论学”的领域。

    关于“文学理论学”的命名及其同其他学科的关系,到目前为止,我的认识如下:“文学理论学”同“元文学学”很接近,但也存在差别。“元文学学”虽提升了“文学学”思考层次,但“元”的概念仍无法界定和概括“文学理论学”的全部内容,且命名语法处在偏正结构上,易给人以文学理论的感觉;“文学理论学”和“文学理论形态学”的关系,可以解释为后者是前者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理论反思研究”与“文学理论学”之间有内在关联,可“反思”一词缺少理论或学科规定的成分;“文学理论的理论”这样的称谓是比较符合“文学理论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的,但似乎有仅限于指内容之嫌,不太像一个新学科的名称。相比之下,还是叫“文学理论学”确切、明快一些。诚然,这只是就这门学科的命名加以斟酌,妥当与否,还是有许多讨论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的。

    “文学理论学”严格说来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性的学科。也就是说,它主要是应用科学哲学、元科学理论、科学研究方法论和其他抽象思维的方法,对文学理论(或称文学学)进行整体观察研究的产物。因此,应该把它归为“科学学”的一个分支。德国学者汉斯·波塞尔(Hans Poser)有本著作叫《科学:什么是科学》(2002),其中文版译者“前言”中说:此书的德语名为《Wissenchaftstheorie》。这是一个很难翻译的词,其本意倒非常简单,不过是“关于科学理论的理论”,准确一点的话可以译为“关于科学中的认识如何能够成为可能的理论”。在这个意义上,此术语有别于通常所说的“科学哲学”。前者指的是康德意义上“认识如何是可能”的这个问题,只不过是将其应用在对科学、特别是科学知识即认识的研究之中;后者指的是诸如科学与形而上学、科学与社会等广义上的哲学问题。在该书中,译者在有的地方将Wissenschaftstheorie译为“科学认识论”,有的地方简单写为“对科学的(科学性)研究”。[2](P2)这一看法,对“文学理论学”建构的假设阶段很有启发。“文学理论学”亦是把研究定位在“关于科学理论的理论”或“科学认识论”的范围之内,所不同的只是将“科学理论”换成“文学理论”,况且,文学理论也需要把自身作为一门科学来看待。如果“文学理论学”解答了文学理论中的“认识如何能够成为科学”的话,那么对推动文学理论的自觉、成熟和发展将是不言而喻的。
 
“文学理论学”所以具有交叉性学科的性质,是因为“元科学”的方法成为它的主要方法论基础。科学社会学家约翰·齐曼(John Ziman)在《元科学导论》(原名《对科学进行研究的导论——科学和技术的哲学与社会方面》,1984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就阐述了广义的“科学的科学”诸种问题。例如,考察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学术性科学”,阐明科学不只是个人的事业,它是一种社会的活动;从认识论与方法论角度阐明科学家怎样进行“研究”,怎样从研究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有效性”;探讨科学的“交流”、科学“共同体”及其科学的“准则与规范”,科学“权威”的分层与科学的“精神气质”;解释科学中认识和体制的“变化”,科学革命的历史结构,科学活动的社会动力;论述传统的学术科学怎样转变为“集体化的”、与“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科学;讨论科学与政治、科学与价值、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与文化等关系问题。[3]显然,构建“文学理论学”是可以改造性地利用“元科学”理论结构中的某些认识环节的。

    “文学理论学”同“元理论”及“元语言”的联系与区别,是理解该学科性质的一个关键。“元理论”(meta-theory)亦称“元科学”(meta-science),它是以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科学(理论)的性质、特征、形成及发展规律的。逻辑实证主义学派最早提出“元科学”概念,并认为“科学哲学”不把自己当作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而把它作为研究科学的本质及科学研究方法的学科。认为“科学概念”与“元科学概念”有严格的区分。“科学概念”是在“科学内部”出现的概念,是科学名词,属“对象语言”;“元科学概念”是用来“谈论科学的”,表示科学陈述或活动特征的概念,是元科学的名词,属“元语言”。科学内容不影响“元科学”名词的意义,“元科学”名词的意义不是科学内容的函项,不随科学中使用或接受的特殊概念、命题与论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元理论”是一种与具体理论的不变特征、理论的“概念”、“理论”的意义本身有关的理论。如科学哲学、科学学、科学技术论、科学方法论、元逻辑学、元数学、元物理学、元历史学、元伦理学等。

    “元理论”探索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它要求把科学理论形式化,然后研究这种形式化了的理论的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以“元文学学”(这里可以作为“文学理论学”的代称)为例,它应该是关于文学科学的理论,既应该包括对文学科学构成要素的分析,又应该包括对文学科学功能、性质、阐释逻辑和演变规则的探讨;它应该是比以往文学理论更深层次的一个阐释性的说明,应该是作为以往文学理论赖以成立的原则和依据。从思想史的意义上讲,“元文学学”思想是对文学理论及其发展演变的反思成果,是文学理论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二千多年人类文学理论和思想的进程中,人们不断扩展和深化对文学的认识,创立了各种文学理论学说。而在这些学说之间,已经明显地显示出某些共性特征和内部联系,其演进也呈现出一定的内在规律。“元文学学”的建立,就是为了揭示这些特征和性质,深化对其规律和法则的认识。它的作用,主要不是做出解释性和评价性的陈述,而是追溯和考察这些陈述的逻辑,分析做出这些陈述时的方法论工具及所应用的模式,即是说,它不是企图对文学作品或某一具体文学理论问题做出另类解释,而是要对文学理论话语特征、运作方式、变化法则等加以阐释。

    “元理论”要尽量具有“元语言”的性质。“元语言”是分析和描述另一种语言的语言,它可以达到仔细观察和公正研究自己的对象的高度。就“元文学学”而言,它应该是分析和描述文学理论语言的一种语言,它的话语焦点应集中在解释文学理论代码和话语规则本身。文学理论上的“元语言”同“对象语言”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人们赖以从事文学理论研究的语言,后者是人们从事文学研究的语言。因此,人们可以用一种象征的语言(元语言)来表述一种实在的语言(对象语言)的种种关系和结构。“元语言”的概念是移动的,不是凝定不变的。它只是对一种语言而发的另一种语言,对第一级语言而发的第二级语言。相对于文学作品(话语)来说,文学批评及其语言可认为是一种元语言;相对于文学批评及其语言来说,文学理论尤其是原理性话语可称作是一种元语言;相对于文学理论及其话语来说,“文学理论学”的语言可称为一种元语言。正如批评这种对于文学作品话语来说的元语言不属于文学语言一样,“文学理论学”的语言也不属于文学理论语言。它们之间应该有程度与性质上的区别。从文学研究来说,“致力于创造一种‘元语言’,借此可以系统地探讨文学问题。如果取消了概念和概括,如果没有元语言的术语,对文学的组成因素和文学史的研究便不可能科学化”[4](P11)。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文学理论学”的“元语言的术语”,那么,对文学理论的组成因素和文学理论史的研究也是不可能科学化的。

    可以说,任何“元语言”都是相对的,完全纯粹的“元语言”并不存在,因为语言运动本身在不停地消解作为“对象语言”与“元语言”之间的界限。我们之所以还承认有一种文学理论学的“元语言”在,那是因为来自文学理论家相互之间的争辩和批评,成为文学理论本身不是“元语言”的最有力的证据。但又确乎可以这样说,没有什么能够阻碍一种“元语言”反过来成为一种新的“元语言”的对象语言。譬如,符号学是一门以语言为对象的学科,因而是一种“元语言”;结构主义文论是一门把文学当成话语“结构”这个拼板游戏中一块拼板的学科,因而也是一种“元语言”。但对于文学理论学的“元语言”来说,它们跟其他文学理论一样,其“元语言”本身也成为了一门新的“元语言”的所指。可以这样说,每一门新科学的诞生都表现为一种新的“元语言”的出现。它会把在它之前的“元语言”作为对象,并关涉到实际上为其描述的真实对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说史,就是一个“元语言”的历时面的过程。在这里,重复拉康“没有元语言”的名言就有了价值。面对这种论断,乔纳森·卡勒的看法显得颇为公允:“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区别是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但这种区别很不稳定,也不是绝对的。”“尽管对象语言和元语言之间的区别很难分辨清楚,两者之间互为你我,但把它们加以区别还是很重要的。”[5](P148)

Tags: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关于文学理论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中国大陆第三次语言革命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