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形态理论;联系和发展原则;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其社会形态理论要求坚持全面发展;联系和发展的原则要求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则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2011-04-25 14:49:11 来源:学术论文网 作者:康洁 【 】 浏览:733次 评论:0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形态理论;联系和发展原则;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其社会形态理论要求坚持全面发展;联系和发展的原则要求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则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从哲学视野进行探讨,对于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有意义的。 
  一、社会形态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这就表明,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系统,是人的社会和社会的人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是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全面现代化。十六大提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都包括了社会形态诸方面的内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要求。而且,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各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多方面的内容。
  一是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全面性应当包括各种所有制成分的结构,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社会生产所涉及的人、财、物的配置和流向,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消费和储备的格局等。就现阶段来说,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发展的全面性要求,对实现整个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要求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是社会发展的全面性。这里所说的社会是指社会形态中除经济之外的其他领域。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的完善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为了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就要建立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推进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要继续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理顺分配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就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是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的主体,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是贯穿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一切社会要素的灵魂。以人为本是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为基础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面作专门论述。 教师发表论文
  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完整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要求。三者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是中心,邓小平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都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提供社会环境和智力支持,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就可能出现发达国家正在经受着的“发展病”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就难以实现。人是社会形态诸多因素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是经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根本目的。离开人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会失去意义。经济、社会和人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二、联系与发展原则和科学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原则。坚持这两个基本原则,才能深刻理解和自觉实践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一)普遍联系原则是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实现协调发展,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揭示社会内部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协调发展的前提。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1995年9月江泽民发表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都是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揭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正确政策,才从总体上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协调地向前发展。
  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进一步揭示联系的性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唯物辩证法所了解的联系,是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的联系,本质上是一种矛盾关系。按其性质说,矛盾可区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两大类。一般说来,对抗性矛盾要用对抗的斗争形式来解决,非对抗性矛盾用非对抗的斗争形式来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部的各种矛盾是非对抗的,是在利益一致、发展方向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矛盾不必用激烈的外部冲突的形式来解决,而是可以用相互合作、相互吸收、兼顾两头、共同发展的方法来解决。拿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是全国一盘棋中不同棋子之间的差异,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不能采取恶性竞争、弱肉强食的方法,而只能采取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是现实世界变化发展的总趋势和主流。但是,人类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它能主动地改变环境,干预和影响世界的发展。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由于人们从不同的利益出发,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现代文明的传统发展模式中,人们把自己放在高于自然的位置,以人类自身利益为中心,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重开发,轻保护,重发展速度和数量,轻发展效益和质量,结果导致自然界的失衡,使人类自身和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深受危害。严酷的现实使人们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传统发展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逐渐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识,成为全人类的必然选择,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第十五次会议发表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作了全面阐释,指出:“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既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可持续的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和国际的公平……可持续的发展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由此可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协调好各种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当代人与下代人的关系,当代人之间的关系,等等。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人类应该协调好的诸多关系,马克思在19世纪中期从哲学的高度概括为两个方面:“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其一,“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整体,应该相生共存,和谐合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环境也需要人类的保护,经济的发展为环境的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在合理使用自然中求得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其二,“人类本身的和解”。这包括两个方面:从纵向说,要协调好代际关系,建立代际公平。人类历史是一个连续过程,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创造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历史创造。历史发展的连续性,要求每一代人保证后代人拥有同样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可以说,未来世界的面貌,首先不是后来人做出的选择,而是现代人的决策和实施的结果。保护和治理好环境,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幸福,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从横向说,协调好代内的关系,建立起代内公平。在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已经消耗了地球上的大量资源,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至今仍然是有限资源最大的消费者和污染源。因此,发达国家应对全球环境承担主要责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全世界人民必须同舟共济,正确解决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世界各国都应当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说过,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客体对象和主体自身素质两个方面。客体对象是指人的主体素质发展所需要的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关系。自然条件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环境,离开自然条件,何谈发展?人在社会关系中获得本质规定,“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一个社会给人们提供的条件越多越好,就越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性、丰富性取决于社会关系的全面性、丰富性。人的自身素质的发展包括几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内在需要的发展。主要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人们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的需要越高,包含的文化因素越多,表明人的文明程度越高。二是人的能力的发展。人的能力包括内在能力和外在能力。马克思说过,人的内在能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体力包含着许多文化因素,而且劳动技能越高,其中包含的文化因素越多;智力更是社会文化陶冶的产物。
  人的内在能力在实践中表现为外在能力,如调查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发展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三是人的“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主体意识包括理想信念意识、自尊自强意识、自由平等意识、权利责任意识、怀疑批判意识、伦理道德意识、国家民族意识、全球人类意识等。人的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更高层次的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目标和归宿。诚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力水平、经济政治结构、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等方面,与完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定性,决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为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确保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物质文明,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这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解决人们吃、穿、住、用等生活的第一需要,并逐步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为人们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实践机会,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为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供物质条件。为加快物质文明建设,必须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在当前要着力解决好违背以人为本、影响人们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如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生产建设中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以及教育乱收费等。中央对解决这些问题已三令五申,老百姓也有强烈愿望,我们要站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高度负责精神,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要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工作从根本上都要致力于为人民谋利益。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议政参政能力和水平,保证人民群众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充分激发人民群众主人翁的聪明和才智、责任感和自豪感、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总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它直接体现以民为本的方针,有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教师发表论文
  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主体性建设,它的对象是人自身,其根本任务是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帮助人们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为重点的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科学作为人类智力的高级形态,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人们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传承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性,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着重要影响。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创作出更多健康向上、丰富多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必然有力推动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Tags:论文发表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浅谈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 下一篇全球化时代认识重大现实问题的科..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