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论文关键词:大爱精神;大学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 
  论文摘要:作为系统研究爱文化和大学文化的首部著作,《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仅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爱”的学说,而且也拓展了当前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研究视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民族化和大众化,而这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浅析弘扬大爱精神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评价
2011-07-30 14:14:52 来源:学术论文网 作者:李士文   【 】 浏览:87次 评论:0
    作为河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成果,由王少安教授、周玉清教授撰写的《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从整体上系统考察了大爱精神这一范畴,深人探讨了大爱精神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着重阐明大爱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系,并在着力联系当代中国大学文化建设实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一个基本观点,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社会主义大爱精神旗帜,努力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崭新篇章。本书的问世,不仅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爱”的学说,而且也拓展了当前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研究视I’7,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民族化和大众化,而这同样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中对社会主义大爱精神的研究,特别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科学解读大爱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爱”的学说思想。
    自古以来,诸多思想家都以不同的意识形式和理解方式去尝试着解读人类“爱”的内涵,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然而,由于他们或是受唯心主义、或是受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都没有科学地阐明爱的内涵与本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才使得人类关于爱的认识具有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人们才得以形成对爱是什么这一历久弥新的命题的正确解答。对于爱的内涵这一基本问题,《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进行了详尽地说明,认为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人道精神,是指人们的一种意识趋向和表达,既是人的一种心理的精神的状态,又是人的一种行为方式。该书作者强调,从心理的层面来看,爱体现着一种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精神;从行为的层面来看,爱就是一种无私奉献和履行责任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该书又把大爱定义为“人对人的自身价值、前途和命运的自觉持久的关爱精神和高度负责行为的统一”,是主体对客体在行为上的高度负责。这样一来,长期困惑于人们头脑中的什么是爱,什么是大爱的基本问题就显得明晰起来了。随之,该书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基础上,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来科学解读大爱精神,以倡导和弘扬大爱精神、建设大学大爱文化为主线,全面、深人、系统地揭示了当代社会主义大学大爱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根本目标、主要任务和方法原则。尽管该书对于大爱精神的阐述是围绕建设大学大爱文化这一主题来进行的,但它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爱与大爱、大爱精神与社会主义大爱精神的解读,却有着广泛的意义和价值,不但从一个崭新的视角为当代大学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从根本上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爱”的学说思想,为广大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继续深人探讨和考察这一命题提供了思想依据和方法论指导。
    第二,《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中对社会主义大爱精神的研究,特别是其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的论证,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研究体系,进而从理论上为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说明。
    思想理论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党的政治优势。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缘于其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思想理论教育工作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如何面对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科学精神缺失以及理想信念弱化等现实问题,推动学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创新,以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已成为一个函需解答的重大课题。然而,《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对于大爱精神、大学文化等基本范畴的研究,既涉及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又囊括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实践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反思,此外,还包含着对当前如何开展思想理论教育的有益启迪,并系统回答了在面对社会转型期中价值更新对高等教育形成影响和冲击的复杂形势下,如何充分弘扬大爱精神,进行社会主义大学大爱文化建设,进而开创新时期思想理论教育新局面的重大问题。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该书在把大爱视为大学教育的本质,把大爱精神看做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教育观同大学教育的特殊性的紧密结合,把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同弘扬大爱精神的大学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同弘扬大爱精神的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结合起来,进而使得大爱精神成为大学文化和大学教育的理论标志。因此,可以说,研究大爱精神和大学大爱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它能够从以上所述的几个方面充实和完善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体系,为实现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提供一条健康的发展轨道,不断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第三,《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中对社会主义大爱精神的研究,带动了马克思主义同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既为社会主义大爱精神研究本身的深化注人了新的动力和理念,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民族化、大众化和时代化。 
    《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对于大爱精神的研究,特别是对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社会主义大爱精神为导向的大学文化建设的考察和论证,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教育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文化观等方面的研究,而且也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和发扬,使得大爱精神在具有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同时赋予了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大众化和时代化,使大爱精神在中国大地上愈加焕发出真理的光芒,为广大人民所认同、所掌握,自觉运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因此,在新时期培育和弘扬大爱精神就具有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时代价值。对于这些价值的研究,将会使弘扬大爱精神更多地借鉴哲学、教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由此为大爱精神研究的深化注人新的动力和理念,同时也必然会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探索。 
    总而言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对社会主义大爱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在时代风云的变幻莫测中经受住了来自各方面的严峻考验。新时期新阶段,大爱精神的弘扬由于受到社会转型以及其他各种负面的影响,正面临着新的复杂形势和情况,接受着巨大的挑战。这样,深人研究大爱精神对于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大学文化建设,怎样做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不仅是非常必要的,更是极为重要的。借用当年恩格斯评价黑格尔哲学体系时所说的一句话来讲:“人们只要不是无谓地停留在它们面前,而是深人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这些珍宝就是在今天也还保持充分的价值。”历史和现实都无可辩驳地证明,弘扬大爱精神不仅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严格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而且更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Tags:论文发表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关于邓小平的国家统一思想与马克.. 下一篇浅析弘扬大爱精神积极推进马克思..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