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8)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RFID 芯片测试系统,可完成对RFID 芯片各种功能性的测试,通过软件自定义及运用模块化仪器高度的灵活性,用相同的硬件配置在软件层实现对RFID 多标准的支持,使用同一测试系统硬..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TOP

基于虚拟仪器的RFID 芯片测试系统
2014-02-14 10:02:33 来源: 作者:刘春来,张 东,赵永峰 【 】 浏览:0次 评论:0

(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8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RFID 芯片测试系统,可完成对RFID 芯片各种功能性的测试,通过软件自定义及运用模块化仪器高度的灵活性,用相同的硬件配置在软件层实现对RFID 多标准的支持,使用同一测试系统硬件就能够对不同标准的RFID 标签进行测试。

 

关键词:虚拟仪器;RFID; 芯片测试系统

 

0 引言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RFID 技术逐渐应用到公路收费等民用领域。近几年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RFID 作为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 开始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自动化、交通、身份识别和物流等领域,并且在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同时,RFID 技术标准的多样性及应用的特殊性给相应的RFID 测试和RFID 性能评估也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

 

RFID 系统测试是在模拟的RFID 系统应用环境中,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建立开放式的RFID 软硬件产品综合测试平台, 制定RFID 产品系列测试标准和规范, 形成RFID 技术测试的标准化体系, 对标签、阅读器及RFID 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性能评估,给企业提供参考依据,为产品应用提供可靠性保障, 满足RFID 技术研究测试、应用测试等公共服务需求。目前的RFID 系统测试主要包括:RFID 标签芯片、标签天线和阅读器、天线的性能测试技术,包括标签测试、阅读器测试以及RFID系统测试。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RFID 测试系统,可完成对RFID 各种功能性的测试,通过软件自定义及运用模块化仪器高度的灵活性,用相同的硬件配置在软件层实现对RFID 多标准的支持,使用同一测试系统硬件就能够对不同标准的RFID 标签进行测试,突破了传统测试设备由于其专有硬件限制的局限性。

 


1 RFID 系统基本原理

 

一般而言,如图1 所示,最基本的RFID 系统通常是由阅读器(Reader)、电子标签(TAG) 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 以及应用软件系统这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包含天线和标签芯片两部分。一般来讲,标签芯片就是我们所说的RFID 芯片。电子标签用于存储所标识物品的身份和属性信息,属于被识别物品的标识设备,通常附着在被识别物品表面或内部,是RFID 系统的电子数据载体。

 

非接触性IC 卡是RFID 芯片的十分重要的应用之一。如图2 所示,RFID 芯片与其外圈天线组成了非接触性的IC 卡。RFID 阅读器通过天线向周围一定范围内发射无线射频(RF) 信号,非接触性IC 卡在进入到有效工作范围内接收到射频信号,利用自身的回路与射频信号产生耦合,RFID 芯片内部的电源驱动回路得到天线传递过来的能量开始工作,将储存于自身EEPROM 中的信息回给阅读器。

 

2 RFID 芯片结构框图

 

2 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如图3 所示,测试采用了虚拟仪器技术和PXI 模块化设计架构系统,系统中相关硬件负责完成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编码解码、调制解调等任务,后台的物理和协议层分析由软件编程实现。

 

系统采用PXI 总线硬件构建测试平台,PXI PCI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 的英文缩写,中文称作面向仪器系统的PCI 扩展。PXI 是一种坚固的基于PC 的测量和自动化平台。PXI 结合了 PCI 的电气总线特性与CompactPCI 的坚固性、模块化及Eurocard 机械封装的特性,并增加了专门的同步总线和主要软件特性。这使它成为测量和自动化系统的高性能、低成本运载平台。这些系统可用于诸如制造测试、军事和航空、机器监控、汽车生产及工业测试等各种领域中。

 

一般而言,传统仪器的同步功能通常很难做到,因此要保证仪器之间必要的定时精度很不容易的。在RFID 测试中,通讯过程通常在毫秒量级的时间内即完成,这就要求我们的测试系统在发送指令和接收应答之间建立可靠的高速同步性能。借助PXI 机箱提供的10MHz 同步时钟,使信号发生模块和信号分析模块的集成和同步得以轻松实现。PXI 机箱内部总线、同步时钟的结构原理图如4 所示。

 

根据测试系统需要,硬件系统设计的总体框图如图5 所示。发送信号的流程是:软件设计—— 总线—— 信号发生器——数模转换——上变频——天线发射;接收信号的流程是:天线接收——下变频——模数转换——总线——软件处理。

 


5 硬件总体设计框图

 

3 测试软件系统及结果

 

在软件设计中,采用了模块化的层次结构,使得软件构架也非常的简洁。首先将整个软件系统划分为了三个层次:硬件控制层、物理测试层以及协议测试层,如图6 所示。其中,硬件控制层实现对模块化仪器的控制,包括板载信号处理以及硬件触发采集等;物理测试层实现对应答信号的物理参数测试,包括时、频域的各种测量分析;协议测试层实现指令信号的生成、编码,以及应答信号的解码、协议分析。在多层次结构的框架下,各层又具体的分为一系列的功能模块。

 

硬件控制层:初始化硬件、配置硬件参数、下载指令波形、发送指令及接受应答、关闭硬件。

 

物理测试层:实时频谱分析、时域波形参数测量、时频联合分析。

 

协议测试层:指令生成、指令编码、时域信号定位、应答解码及协议分析。

 

各功能模块都经过了良好的封装,在实现复杂算法的同时又具有简洁、标准的接口,在此基础上,最终测试系统的构建,以及用户的二次开发,如:自定义测试、数据管理等,都可以轻松的实现。

 

整个测试系统的测试流程如图7 所示。开始测试时,执行线程启动,获得相关资源后开始功能测试。当测试结束后,系统将测试结果送入数据库。

 

4 结论

 

强大的测试软件是虚拟仪器技术的关键,如前所述,该系统突破了传统仪器受专有硬件限制的局限性,在软件层实现了对RFID 多标准的支持。结合NI 模块化硬件提供灵活的平台, 我们采用了层次化、模块化的软件构架,从而使系统功能适应RFID 的测试需求。虽然RFID 的各种标准之间,其编码/ 解码、调制/ 解调过程的具体实现方式都不尽相同,但通过模块化的良好封装,顶层的功能模块都以统一的标准接口呈现给用户。这样使得现已支持的标准都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并且为将来可能扩展的新标准支持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接口。

 

参考文献

 

[1] 谭民, 刘禹, 曾隽芳.RFID 技术系统工程及应用指南.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20

 

[2] Landt T.The history of RFID.IEEE Potentials,2005,24(4):8-11

 

[3] 边红丽, 姜华.RFID 系统测试平台建设内容研究. 射频快报,2007,2:50-52

 

[4] 耿力, 冯敬.RFID 产品的测试问题.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6,4:30-33

 

[5] 张小孟. 射频识别(RFID) 测试技木的应用研究. 中国集成电路,2003,50(7):76-83

 

Tags:基于 虚拟 仪器 RFID 芯片 测试系统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RFID 芯片测试系统中应用xPC 实现..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论文发表 | 发表论文 |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5295038833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