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论文摘要:网络文化,已经使人的社会化的方式、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使人社会性的塑造被放在了一个多样性、全球化的环境中。网络社会化给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理论教育工作者应作出积极的、超前的应付,这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论文关键词:网络社会化;思想教育;创新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浅析网络社会化与思想教育工作创新
2011-04-10 10:18:30 来源:学术论文网 作者:左伟清 【 】 浏览:143次 评论:0

论文摘要:网络文化,已经使人的社会化的方式、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使人社会性的塑造被放在了一个多样性、全球化的环境中。网络社会化给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理论教育工作者应作出积极的、超前的应付,这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论文关键词:网络社会化;思想教育;创新
  1思想教育工作与社会化的关系
  思想教育工作与人的社会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思想教育工作寓于社会化之中,社会化的内容渗透着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其次,思想教育工作不仅是促进人的政治、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社会化的主要手段,而且人的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都离不开思想教育工作,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还与人的不断社会化密切相连;再次,社会化培养理性的社会角色的目标,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思想教育工作与人的社会化相辅相成,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会有力地促进人的社会化,而人的社会化又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条件。
  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人的社会化有两大作用:其一,定向作用。今天我国社会成员的社会化,是在社会主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化,这就必须坚持:一是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的标准,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二是这种合格成员应该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而要坚持这两条,就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工作来保证。其二,导向作用。解决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疏导方针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塑造人的思想和行为,锤炼人的品性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教育工作不仅与人的社会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它本身就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网络文化在中国的兴起,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网络文化,已经使人的社会化的方式、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使人的社会化不再是工业时代的那样一种状态,社会性的塑造被放在了一个多样性、全球化的情境中。网络化不仅是信息社会在技术上的一种表征,更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它也必然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社会化——即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生活在现时代的青年学生,将与网络一起成长,他们区别于“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成为新的“网络世代”。受网络的影响,网络世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会给我们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新的课题,理论教育工作者应作出积极的、超前的应付,这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6月28日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其中他还特别提到:“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2社会化的新特征:网络社会化 文学论文发表
  现代社会学的社会化理论的最核心含义在于:社会按照既定的文化传统教化人类个体,使个体按照社会的需要标准化,社会化也就是个人与社会的一致化、个人被社会的同化。从家庭、初级群体到次级群体(社会组织),所谓社会性的塑造都在完成这~过程。然而,网络的出现又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社会化模式诸多方面的基本规定。
  2.1网络社会化使社会化从传统意义上的“与客观现实世界的互动”变为“与虚拟社会情景的对话”
  传统的社会化前提之~,是人与实实在在的客观实在的互动。社会化的背景是可触可感的物态生活原型,对社会化评价的尺度则可以用切入实际生活的程度来度量。但网络化却可以使它发生根本改变,网络编织了另一个世界——一个虚拟社会情景的世界。一切可感的世界在网络上都可以模塑,社会化的“参与”在这里得到实现和满足。
  2.2网络社会化使人的社会化出现“时间尺缩”
  传统社会化有两个“量的标定”。一个是时间跨度,进入成人社会所需的知识量、技能、掌握社会规范等需要逐渐积累,网络化加速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社会中几十年、上百年的历程可以“浓缩”在现代社会十几年乃至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之内。现代青年就处在这样的科技和社会变化的风暴之中,以往的社会化问题也会“浓缩”,应付变化的能力也会适时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是知识储量,信息社会“知识爆炸”,有了电脑存储,人脑本身的“知识储量”意义锐减,能否“掌握技能”是步入社会以求生存的第一关键因素。青年的社会化期呈现“尺缩”现象。这一过程并非是以减少“知识储量”为代价,相反,网络把“世界一网打尽”,其社会化内涵亦呈现“高密度集合”。

  2.3网络化使青年社会化的“受化”方式明显改变,“自我实现”的趋向得到增强
  传统社会青年社会化始终是在“受动”状态下进行的,主体的选择性极其微弱,家庭、学校、社会都是极具权威性的施教者。网络化下人们不再受传统教育中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的限制,而可以充分贯彻因才施教的原则,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条件、不同程度和不同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
  总之,网络条件下社会化中的青年主体能动性得到发展,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实现”趋向得到增强。
  2.4交互式的网络创造了青年文化反哺的机遇和条件
  在传统的社会化理论中,人的社会化是一个单向教化的过程,是一种比较纯正的正向社会化,“父为子纲”,“师道尊严”,“长幼有序”。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社会将有力地改变着人们对传统社会化概念的理解。网络使青年社会化的一个成果——“青年文化”独具特色和力量。网络世代青年社会化不仅体现在青年接受社会的教化、发展自己的社会化,也体现在青年反作用于社会,以其特有的文化功能改造和变革社会。交互式的网络创造了青年文化反哺的机遇和条件。换言之,拥有最新知识技能的群落往往是刚刚通过社会化而叩响成人社会大门的青年,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特别是对新科技得心应手的应用,向人们展示着“新生代”的风貌。
  3网络社会化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
  网络拓展了人的社会化的内涵,网络文化的出现使人的社会性的发展有了新的参量、新的方式。然而,网络文化的现实发展过程,既有其理想性的一面,又有其现实复杂性的一面;既有提升现代性的一面,又有在现实的复杂因素下使现代性变得混乱不堪的一面。面对网络社会化提出的一些新问题,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1转变传统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社会化的特点
  在网络时代,正确思想理论的“灌输式”教育仍然不可或缺。直接向青少年一代提供大量的“信息源”,发挥正向社会化的功能依然十分必要。但思想教育的成效将更多地依赖于“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为平等、互动。因此,就思想教育的内容来说,更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就教育的形式来说,主要是通过感化的教育方法,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
  3.2在网络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利用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为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传统的社会化理论中,“社会性”总是与民族性、民族文化的教化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人们由此得以生活在一种相对固定的“文化场域”中。所以社会化总是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因素相联系。而全球连通的因特网无疑会消解民族的文化品格及其主流意识形态倾向。现在因特网上95%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信息目前还不到1%。并且美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确定了因特网的技术标准”。在这种情形下,世界观并没有完全形成的青少年长期接触因特网,很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德育工作者既要向“网络世代”提供传统文化的精神食粮,又要引导他们正确利用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还要增强青少年的免疫力,消解网络上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无形渗透,这已成为现时代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3.3开展“网德”教育,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
  首先应该加强对网络伦理规范的研究和探讨,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形成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为进入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由于传统组织化、序列化的社会化模式已发生断裂,网络突破了社会各级组织对媒体的控制范围,使得社会化正确导向的控制更加困难。垂直的约束力锐减,社会支持结构扁平化,网民就可能犹如散沙,滚落于正向社会化场之外,同时还会受到某种网上盅惑或煽动,结成非法组织成员而走上“社会化的歧路”。
  其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德教育,指导青少年形成对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其道德判断能力,学会选择,识别良莠,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传统社会化就“施化”的内容来说,是经过社会“过滤器”和把门人精心筛选后的信息,但网络化下,网络打不烂、堵不住的设计原则,开创了信息多元传递和良莠共存的全息景观。
  网络犹如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犹如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我国的一项调查也表明,许多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或暴力信息的,继而往往出于好奇心或冲动心理又去刻意地寻求这些信息,其中很多人由此产生性犯罪、暴力犯罪的动机或行为。
  可以说,网络文化、网络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解构”我们曾依靠理性设置的社会化过程。首先,网络给人以虚拟化的身份,人们并不需要首先考虑社会标准化的准则,而是面对自己想要什么,其虚拟的身份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飘浮的社会性”成了虚拟人的品格,网络人不是一种被标准化的社会人形象,它在否定以往经典意义上的社会性。其次,网络文化在认同多样性、选择性、个人化的同时,也在默认非标准性,认可更普遍意义上的非理性选择。传统社会学的社会化理论认为,初级群体、次级群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环境,是塑造人的社会性最初的桥梁。它强调特定家庭、阶层、阶级、职业群体给予人们塑造起的主流价值观。在网络时代,当“上网”已经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的人生早期经验一部分时,价值观的多元主义、相对主义成了潜在的行为导向。网站上一些很轻易被看到的可点击的不健康标题与内容,很自然地把人(尤其是学生)带入一种非主流的心态之中。因此,应加强“网德”教育。

  3.4加强组织建设,消解虚拟组织对现实组织的冲击
  由电子信息网络而产生的种种新的社会群体和关系,都可称是虚拟化的组织。网络社会存在着大量的虚拟组织,它们具有广泛性、松散性和边缘化的特点,其问既有健康的、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类型,也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类型。它们对现实社会中合法的、健康的组织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要加强网络虚拟组织的管理,首先在网络内部,要设立机构对各种组织进行规范、管理,把它们纳入到管理者的视野范围中。其次,各级现实组织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纽带作用,通过网络形成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组织,再通过这些组织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活动,把青少年吸引过来。
  人际情感是需要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来维持的,因特网的普及,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与机器的接触日益增多,同他人的社会交往则会被削弱,这有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冷漠及其他健康问题。而且,大学生中的一些电脑爱好者,容易患上“网络迷恋症”,整天沉湎于网络之中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网络扩大了社群的分化,无中心散布式的网络结构使平等自由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人们往往由利益表达和聚合的自由、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分化为一个个新群体,各个群体之间丧失沟通对话的兴致而“陌如路人”。
  另一方面,网络发展可能导致信息霸权与阶层差异的扩大。因特网使用者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多,他们多为教育、研究、管理、电脑相关行业及专业技术人员。托夫勒认为,各个高技术国家所面临的一种潜在的可怕威胁来自于国民分裂成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两部分。下阶层与主流社会之间的鸿沟实际上是随着新媒体系统的普及而扩大的,这条大峡谷一样深的信息鸿沟最终会威胁到公平与民主。这种囿于技术统治论的思想未免偏执了一些,但至少给我们以这样的警示:在同一境域和文化背景下的人,由于网上网下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人的社会化的异质异相,这是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的。
  3.5推动网络立法工作,对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进行法律保护和有效预防网络犯罪
  青少年是网络社会中的主要群体,一方面,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模仿能力强,法制观念淡薄,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网络犯罪。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就缺少法律的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因此,在加强网络立法工作时,既要考虑到预防青少年犯罪,又要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
  3.6建设健康网站,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
  互联网的竞争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意即谁能吸引住网民的注意力,谁就会在互联网上取得获胜的机会。目前,互联网上的各种网站多如牛毛,这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状况,迫切需要党的各级组织在占领网络阵地方面作出努力,在思想教育领域用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去占领阵地。我们应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网站建设模式,提高网站的点击力,增加吸引力。例如,可以通过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吸引青少年、凝聚青少年。也可以与现有的一些知名的优秀网站合作,推出网络上的系列活动。这种合作既可以影响一般网站建设的方向,又可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服务。 文学论文发表
  总之,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N代”的崛起,会给我们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新的任务。思想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应对,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Tags:论文发表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媒体.. 下一篇浅析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