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如何研究技术?在各种技术现象中可经验、可体验、可认识的技术现象无疑是作为人造物的技术,“面向实事本身”在技术哲学是面向人造物本身。然而,从众多主观-相对的技术现象向人造物的还原只是技术哲学还原的第一步,寻找技术的实事是技术哲学研究的起点..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技术总是物象化为人造物的技术
2010-04-20 20:24:37 来源: 作者: 【 】 浏览:694次 评论:0

如何研究技术?在各种技术现象中可经验、可体验、可认识的技术现象无疑是作为人造物的技术,“面向实事本身”在技术哲学是面向人造物本身。然而,从众多主观-相对的技术现象向人造物的还原只是技术哲学还原的第一步,寻找技术的实事是技术哲学研究的起点而非终点。技术哲学既需要方法上的明证性,寻找并面向自己的实事本身,同时还需提出相关性研究的任务,研究技术的实事(人造物)与产生这一实事的生活世界之间的相关性。
一、现象学的相关性研究
现象学技术哲学家,如海德格尔、伯格曼、伊德等,尽管他们对技术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如什么是技术、技术的本质和作用等等问题,他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他们不同的观点背后隐藏着共同的分析方法,那就是胡塞尔首创的现象学方法。
现象学在很大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相关性研究的哲学,关于客观对象与原本的、主观的被给予方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构成胡塞尔思维的内在开端。“在对象的自在存在与对象的主观的束缚在情况上的被给予方式之间存在着一个交互关系,一种相关性,它的具体特征依赖于对象性的种类。”(胡塞尔,1994年,第10页)海德格尔拒绝对“实事本身”作意识的主体性的理解,把胡塞尔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项的相关性改造为存在与存在者的相关性。“在胡塞尔看来是具有意向构造的意识体验和行为的东西,在海德格尔看来就是此在的联系。从海德格尔的发问来看,胡塞尔对意向行为的课题化是一种对联系的哲学分析。”(赫尔曼,第209页)但不管是解释为意向性还是解释为生存,现象学的核心方法是围绕着关系或相关性展开的。胡塞尔研究意识,但并非从意识自身研究意识,而是从意识与某物的关系来研究意识——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一个知觉是对某物如一个物体的知觉,一个判断是对某事态的判断,一个评价是对某一价值事态的评价等等。“在每一活动的我思中,一种从纯粹自我放射出的目光指向该意识相关物的‘对象’,指向物体,指向事态等等”。(胡塞尔,1997年,第210-211页)胡塞尔认为,只有从意识和其指向的对象的关系出发才能研究意识。离开与某物或对象的关系,意识不成其为意识。意识最根本的特性是它的意向性,意识总要“指向”某物,意识必然是有关某物的意识。不存在完全孤立、封闭和内在的意识本身,只有从人们可以本真地感知的某物出发才能研究意识:意识通过对某物的建构和构造来建立自身。现象学分析的核心在于一种关系的设计,在这种设计中被经验的对象严密地与经验它的方式相关。胡塞尔的现象学排除了对“对象本身”或“主体本身”进行简单和孤立探讨的可能性,因为现象学分析的是认识者和认识对象、经验者和经验对象之间的相关性。虽然这种相关性并不能规定在这一关系之中认识者或认识对象的构成中所包含的全部特点,但它作为替代传统实体性思维的关系性思维有着非常大的合理性。跟传统实体性分析方法相比,相关性分析不仅是一种更加彻底的哲学态度,而且具有更加确实可行的操作性。正因为如此,不同的现象学哲学家都把“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项”之间的相关性作为他们整个哲学分析的逻辑起点,只不过他们“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项”的内容并不一样。
胡塞尔本人的现象学分析是从“意识”(意向活动)与“某物”(意向相关项)不可分割的相关性开始的。胡塞尔的分析具有几个十分鲜明的特点。第一,有一个明确的分析对象:“被给予之物”。“面向实事本身”在胡塞尔那里是面向直观的“被给予之物”。在《观念》中被给予之物是“意向性”,在《笛卡尔的沉思》中被给予之物是“思”。而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带有所有可能性的被给予之物的总体是世界,首先出现的东西是那些“在世界中”发生的东西。第二,世界(某物)“被给予”的方式也就是经历世界(某物)的方式。在认识论的范围内,没有世界(某物)便没有意识;同样,没有意识也就没有世界(某物)。“意识”和“某物”以及由“某物”所组成的世界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第三,在某物、世界与意识之间有一种严密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每一个认识对象不可避免地与认识活动相联系,即意向相关项总是与意向活动联系在一起。在胡塞尔看来,某物的被给予方式就是构造某物的方式,世界的被给予方式就是构造世界的方式。意向相关项(某物或世界)是在意向活动中构造的,是在意识活动中生成的。“每一种存在有效性,在其完全的解释上都需要回溯到这种构造性的意识,需要分析地深入到意识起作用的多种多样的方式中去。”(胡塞尔,2002年,编者导言第3-4页)每一种存在,不管是某物还是由某物所组成的世界,其有效性的完全而彻底的解释都需要回溯到构造性的意识上去,需要深入分析意识起作用即意识的构造作用的多种多样的方式。“意识并不是简单地‘拥有’它的对象,而是‘构成’对象,也就是说,对象是作为意义构成物而在本源的意义促创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上,第11页)某物之为某物,世界之为世界,离不开意识对它的构造。胡塞尔现象学最根本的特点有二:一是某物、世界和意识的相关性,也就是意向相关项和意向活动的相关性;一是意识对某物和世界的构造,即意向活动对意向相关项的构造。意识与某物(世界)的相关性、意识对某物(世界)的构造是胡塞尔整个现象学最核心的内容。
技术哲学并不研究意识问题,研究的也不是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项之间的相关性,但胡塞尔分析意向性、分析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项相关性的方法,完全可以用来分析人造物和人造物得以产生的生活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人造物产生、形成于生活世界,与生活世界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借助于人造物和人造物得以产生的生活世界的相关性,把人造物回溯到人造物得以产生或发明的生活世界之中去,并进而研究人造物如何聚集、反映生活世界和组成这一世界的各要素和关系。离开人造物和生活世界的相关性,我们不能从始源性上理解技术,也不能真正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虽然海德格尔和胡塞尔在哲学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二人研究的对象也不同,但他们都重视相关性研究任务之提出与解决,都强调他们所研究的实事与构造或组建这一实事的其他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胡塞尔是意识与某物的相关性、海德格尔是存在与存在者的相关性;不同的是他们对相关性的看法又不同。对于胡塞尔作为意向性的关系,海德格尔是从机能或功能——此在去在或在世的机(功)能——的角度加以理解的。胡塞尔意识与某物、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项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中被“存在主义”地解释为“此在-在-世界中”。海德格尔的相关性研究也有几个引人注目的地方:第一,海德格尔在其此在的分析中得出了“世界”的首要性:此在只有在世界之中才能存在(生存)。胡塞尔强调意识是关于某物的意识,海德格尔则强调此在的存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在海德格尔那里世界对此在的存在具有奠基性和始源性的地位。“同胡塞尔合作的第一年海德格尔已经开始把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从意识的内在联系之中提取出来,放置到世界中去。”(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第118页)第二,此在作为“在-世界中”的存在,它的特点和性质根据世界的特性和此在与世界的相关性来了解。海德格尔研究的是存在,但存在不是“什么”,不能被直接感知。他通过一种特殊的存在者(此在)来研究存在:“存在总是某种存在者的存在”(海德格尔,1999年,第11页),存在通过能去在(生存)的此在来组建自身。与传统哲学相比,在存在问题上海德格尔哲学最大的贡献是不再把存在者误认为是存在,而是在存在与存在者的相关性中研究存在。
因此,尽管海德格尔与胡塞尔一样,也是从被分析的对象与构造这一对象的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开始自己的研究,但他对相关性的看法与胡塞尔有实质性的区别。胡塞尔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一种奠基性的实体性的东西,他的相关性依然是存在者层次上的相关性,具有很大的实体性关系的痕迹。海德格尔则是从功能性的角度来理解“意向性”(相关性)。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或“无”并非不存在,“无”只是不是存在者而已。虽然“无”不是实体性的“什么”,但它依然存在着——它是一种功能性和关系性的存在。因而海德格尔不是用固定的、存在者层次上的实体来解说存在,而是用存在论层次上的功能性关系来解说存在。“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是建构一种异质于传统形而上学实体本原的活的功能性的、意向关系性的存在‘ 本体’”,在海德格尔那里,“僵死的实体存在(存在者)变成了功能性存在,这个存在仍然是在本体上是最优先的东西。”(张一兵,132-133)
海德格尔在对存在的分析中用功能性存在(关系)取代了实体性存在,这一思路同样可用于对技术现象的分析。技术(“无”,存在层次上的技术)就是人造物(存在者)的否定(对人造物简单和现成的自然物理属性的否定),是从人造物(存在者)那里经验到的技术(存在)(即人造物与产生人造物的生活世界之间的相关性)。就像海德格尔不再用固定的、存在者层次上的实体来解说存在,而是用存在论层次上的功能性关系解说存在一样,我们也可以不再用固定的、存在者层次上的实体(人造物)来解说技术,而是用存在论层次上的功能性关系解说技术。要破除传统哲学对技术的实体性理解,就必须把技术看作是一种功能性(意向性)关系,而不再是一种僵化的实体存在。技术不是实体性的“什么”,但它依然存在着——它是一种功能性和关系性的存在。建构新的技术哲学就是要建构一种异质于传统形而上学实体本原的、具有活的功能-意向的技术 “本体”——技术的本质就在于技术(作为技术实事的人造物)与生活世界的相关性。一言以蔽之,技术就是物化为人造物的技术,是生活世界和组成这一世界的诸要素和关系物化的结果。
二、技术总是物化为人造物的技术
胡塞尔的某物是在意识的意向性关系中构造而成的,海德格尔的存在是在此在去在的过程中组建的。在我们看来,人造物是由生活世界诸要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物化而成的。技术哲学的实事是人造物,但人造物在人们把它们创造出来之前是不存在的,每一人造物都有在生活世界之中被发明和创造的过程。人造物在生活世界之中被创造和发明的过程,也就是生活世界或组成这一世界的各要素和关系物化、具体化在人造物身上的过程。
技术哲学追问的是技术的本质,也就是“存在”层面上的技术,我们已知的是“存在者”层面上的技术,即以人造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技术。从存在者层面、以人造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技术身上可以追问出什么样的“存在”层面的技术呢?或者说在人造物这一存在者层面上的技术的形成过程中有哪些“存在”层面的要素参与了它们的形成呢?用相关性分析存在,存在是“在-世界中-存在”;用相关性分析技术,技术也是“在-世界中-存在”,并且是 “在-生活世界中-存在”。离开人的生活世界,离开生活世界中人的意向性活动,人造物不是“人造”物而是自然物。对于人造物,无论是其产生、演变还是消亡,都是在人们所生活的世界中发生的。离开生活世界谈论人造物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话题。此在在“存在论”上首先从那种它自身所不是的但却在它自己的世界之内来照面的存在者方面及其存在方面来领会它本身,也就是说,领会它的在世。凝聚和反映了此在的意志、意图和意向的技术(人造物)是“准-他者”、“准-此在 ”,同样可以说:技术在“生成论”上首先从那种它自身所不是的但却在生活世界之内来照面的生活世界诸要素和关系方面来“领会”它本身,也就是说,“领会” 它的生成或产生。
生活世界中的每一个要素,或者说“天地神人”中的每一个成员,既限制和制约着,又促成或促逼着人造物的设计、制造和生产。在我们看来,不管是物质世界的结构,人的智力资源(科学技术知识及技术能力),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的物质能力,还是社会经济、政治、道德、法律、心理以及生态环境诸方面的需要和要求,都被聚集、反映或物化、具体化在技术产品身上。在人造物具体产生或物化的过程中,生活世界诸多要素和关系从不同的方面限定着人造物被发明和创造的可能性空间。“自然法则和我们的能力、条件等等的限制实际上是限定了一个(或几个)可能性空间”,人造物的设计、制造和生产是一种在“可能性空间中的搜索、选择和聚焦的过程。”(朱葆伟,第31页)人造物的发明和创造,是生活世界不同要素“合力”或“角力”的结果。
生活世界被聚集或物化在技术之中,用伊德的话就是被“嵌入”在技术之中。“文化是被嵌入技术中的。”(Don Ihde,第124页)伊德的技术是盲人的拐杖、牙医的探针、伽利略的望远镜之类的人造物。而他所说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即我们所生活世界之中社会、传统、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要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组成的整体。“文化是被嵌入技术中的”,说的就是生活世界中的各个要素和它们的相互关系都被聚集或体现在人造物身上。而文化之所以能够被“嵌入”技术之中,是因为聚集了人的意向的人造物也有意识的“意向弧”一样的功能。梅洛-庞蒂在谈到“意向弧”时认为,“意向弧”在我们的周围投射我们的过去和将来、我们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我们的意识形态情景和精神情景,更确切地说,它使我们置身于所有这些关系之中。在我们看来,不仅意识有其“意向弧”,聚集了人的意向性的人造物也有其“意向弧”,并且同样在我们的周围投射我们的过去和将来、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意识形态情景和精神情景——一句话,我们生活世界中的一切。
被物化在人造物身上的既有技术发明和创造者所生活的世界,也有技术使用者所生活的世界。一项技术发明,只有当它不仅揭示和展现了发明创造者的生活世界,而且聚集和反映了使用者的生活世界,这项技术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从工程学的角度看,技术的发明创造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发明者通过直觉和灵感产生设想,“在这个阶段上,发明家同艺术家一样受到的是创造冲动和创造乐趣的鼓舞,外界对他们的行动并无影响。 ”(拉普,第4页)在设想或构思阶段,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直觉和灵感的活动,虽然设计者的知识、意图和构想均来自于他们的生活世界,都受到他们所生活世界的影响,是他们生活世界“天地神人”的聚集和反映,但是设计者在进行产品设计(概念设计)时完全可以像艺术家一样自由地设想任何他想象得到的技术。(2)发明者把通过直觉和灵感所产生的设想物化:“物化,在这个阶段,设想具体体现为样品,通过它来检验设计构思的可行性,并根据检验结果逐步改进样品。”(同上,第4-5页)在设计者头脑中通过直觉和灵感所产生的设想只是概念的和可能的设计,若要变成现实和可行的技术首先必须经过物化或具体化为产品(作为样品的产品)这一环节。只有通过客观的实践(实验)活动,将设计者设计的概念的和可能的技术物化、具体化为感性的物质产品(样品),通过这一产品在设计者自己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的运行(试运行),才能检验通过直觉和灵感所产生的技术设计是否同生活世界相吻合、相一致。只有当技术设想——它们以概念的方式聚集和反映设计者的生活世界——同设计者现实的生活世界符合与一致,也就是设计者设计时所理解的生活世界同他现实生活中的生活世界相符合和一致的时候,设计者所设想的技术在生活世界才有现实可行性。在技术的物化阶段,技术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自由想象活动,自由想象的技术要变成现实可行的技术,必须受生活世界和组成这一世界的诸要素和关系的制约。技术设想的物化是技术发明和创造过程中最困难和关键的环节。(3)技术发明的应用和传播,即已经物化的技术产品的应用和传播。如果说设想的技术物化为样品只需同设计者本人的生活世界相一致,那么技术的应用和传播就不仅是被设计的技术所聚集的生活世界同设计者狭小的生活世界相一致,而且是同众多使用者广阔的生活世界的符合与一致。只有物化的技术所蕴含、聚集和反映的生活世界同使用者的生活世界相吻合、相一致,设计者所发明的技术才能不仅在设计者的世界之中具有可行性,而且在使用者的世界中具有可行性。也只有这样,设计者所设计和发明的技术才能够得到应用、推广和传播。

Tags: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设计的哲学基础与意义——自然主.. 下一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程哲学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