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论文发表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常见问题 发表流程 免责声明 合作加盟 关于我们 诚信通道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追思自然”与“自然哲学”很容易引起相互对立的两方面的误解。“追思自然”,这大概是诗人们在抒发感情吧,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人们一直深深体验到远离大自然的孤独,并发出“回归自然”的呼唤。而“自然哲学”..
教育期刊 | 经济期刊 | 科技期刊 | 文学期刊 | 医学期刊 | 学报期刊 | 建筑期刊 | 社科期刊 | 计算机期刊 | 图书管期刊 | 农业期刊 | CSSCI期刊 | 核心期刊 | 其他期刊
教育论文 | 经济论文 | 医药论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论文 | 英语论文 | 法学论文 | 哲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理学论文  | 工学论文 |  管理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论文
资源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2000论文网-诚信快速的论文发表网站!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QQ: 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0371-69135500  

TOP

踏上追思自然之途
2010-04-20 20:24:43 来源: 作者: 【 】 浏览:746次 评论:0

“追思自然”与“自然哲学”很容易引起相互对立的两方面的误解。“追思自然”,这大概是诗人们在抒发感情吧,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人们一直深深体验到远离大自然的孤独,并发出“回归自然”的呼唤。而“自然哲学”,不就是黑格尔及古代自然哲学家们对自然界的那种思辨的研究吗?当然有一些天才的猜测,但更多的是毫无价值的东西,自然哲学早已被自然科学或科学哲学所替代,在自然科学或科学哲学之外独立的自然哲学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然而,“追思自然”却完全可以作为一项严肃的哲学课题,“自然哲学”由于把“追思自然”作为自己的问题域,也据此获得了新生。而且,当自然哲学由于发现新的问题而获得新生之后,再反观旧的自然哲学,会发现旧自然哲学也并非没有意义,它们可以作为新自然哲学的一种营养,可以经过扬弃而成为有用的东西。一个新范式的产生既可以给当前的问题廓清思路,辨明方向,也可以导致对过去的问题的重新审视。
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吴国盛先生就不断呼吁重建和复兴自然哲学,以作为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之一①。然而几乎与此同时,国内自然辩证法领域却存在着另一种相反的演变。作为学科名称的“自然辩证法”基本上为“科学技术哲学”所替代。各种有关表格上,在“学科名称”一栏中,填上“科学技术哲学”才是规范的。目前只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学科分类上仍然保留着“自然辩证法”这一名称。另外,学会名称及《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两家杂志的名称也没有改变。但是,作为单位名称的“自然辩证法研究所(室)”一个个地改成了“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所(室)”“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等等。这些名称都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哲学或社会学方面,却把自然哲学抛到了一旁。
“ 名”与“实,确实有其同一性。名称上对自然哲学的忽视或遗弃正与事实上对自然哲学的否定相一致,这也是上面谈到的对“自然哲学”的“误解”的具体体现。这种“误解”有其合理性,但是没有意识到追思自然的迫切性。时至今日,国内许多学者仍未真正认同自然哲学研究。吴国盛曾数次对此表示了遗憾,并进行了辩护 ②。
然而,事情的变化往往具有戏剧性,坏的命运发展到极点往往预示着好运的开始。自然哲学的被除名却蕴涵着它的再生。经过吴国盗及其同行大约十年的努力,一个明确的自然哲学新范式已经形成,尽管它还不是十分精致和严密,尽管它还可能隐含着一些矛盾。不过,这些矛盾只有在以后的具体研究中才会具体暴露出来,并逐步得以解决。事实上,任何新范式在刚刚形成之时,往往都是粗略的。这个新范式我们可以在吴国盛最近刚出版的《追思自然一一从自然辩证法到自然哲学》(辽海出版社,1998.9)一书中发现。
此书(以下简称《追思自然》)是一本文集,里边的文章都是已在书刊上发表过的。但是,这些前后持续十余年的文章,如果不收集在一起,还不易于发现它们所展示的东西。因为人们或者并没有全部读到过,或者以前读到过,后来印象不清了,也可能很少读到过甚至根本一篇也没有读到过。如今这部三十多万字的文集出版了,相信它由于把十余年时间里逐步明确的范式同时端了出来而会大大推进自然哲学的研究,也会使自然哲学赢得更多的认同,当然也可能同时招致更多的批评。不过,受到批评不是坏事,因为学术研究正是在争论和批评中进行的。一个理论或范式,或者一种新思想,要想得到发展,就正需要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批评。批评,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获得认可的一种体现,因为对于毫无价值的观念甚至就不必批评。
首先应该指出,这本文集的编排和收录并不十分完美。一是颇能体现吴国盛自然哲学风格特点的十余篇批评“现代性 ”的文章没有收录进来,一是在已经收录进去的文章中包含了一些根本不相同的东西。我指的是在一些问题上,吴国盛的思想前后发生了变化,甚至后来的完全否定了原来的。比如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方面、在探讨自然哲学问题的视角方面等。把这些立场不同的文章编排在一起,甚至混编在一起,易于引起读者的误解,给读者把握自然哲学新范式造成困难。
当然,如果读者对于作者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或者,读者能深入研究该文集,并注意每一篇文章最初的发表时间的话,还是可以搞清楚的,并因此而了解到新范式形成的历史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如何地走出科学主义,走出主客二分的对象性思维;也可以看到,追思自然的自然哲学是如何艰难曲折地产生出来的。
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新自然哲学的形成过程也有其特定的意义。事实上,正是在新自然哲学的形成过程中展示出来“诉诸历史”的必要性,自然哲学建设要求首先开展自然哲学史和科学思想史的研究。我们由此看到大量与自然哲学有关的历史问题急需着手研究。
但是,历史是为“当前”服务的,是用来帮助解决当前的问题。自然问题可以借助自然哲学史的研究而得以把握,但这种历史的意义需要“当前化”才能有所“受用”。
历史是历史性的历史,历史性与时间性密切地联系着。时间问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追思自然”中的“追思”就体现了时间性。但在“追思”的时间性中并没有 “追”上自然,一旦我们“追”上自然,“思”到自然,这还有时间性吗?当然,这样说已经暗含了我们可以“追”上自然,“思”到自然,但能否真的“追”上自然,“思”到自然,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另一方面,“自然”本身作为“自己如此”,作为Physis,自身涌现,其中也有时间性。但这带有时间性的“自然”是最原始的“自然”吗?最原始的自然是否仍是时间性的自然呢?与时间性有关的“永恒”是时间中的永恒,还是超越时问的永恒?时间可以分为过去、当前、将来三维,它源于过去,显现于当前,又指向将来。但时间是否还有一个第四维,这第四维时间是否还是时间呢?时间性经过一个突变之后,是否可以超越自身,而呈现出本真的最源始的空间性呢?这些问题当然都不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吴国盛说我批评他“对时间性的偏爱”③,由于这种表述过于概括,所以我在此再进一步予以说明。我的意思不是说不必在时间问题上花费大多的精力,我同意时间问题是自然哲学必须讨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极有可能通过这一问题而为许多其它问题敞开光明。我的意思是,本体(存在)或自然的最源始意义是否应在时间性中寻找。当时我断然否定了这种可能④。但是,由于本体(存在)或自然的最源始意义问题是一个仍未解决的问题,所以这种否定,也正如同肯定一样,都是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时间’主题开辟了人文与科学合流的可能性”⑤,通过《时间的观念》一书的考察与溯源,吴国盛指示了用标度时间经验和时间之流经验这两类原型时间经验沟通科学的时间与人文的时间的可能性,这对于目前人文主义一科学主义的激烈争论来说,确实给人“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但是,“时间问题作为问题依旧保留着”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时间是不是最源始的同时也是最终的东西的问题仍未得到澄清。另外,时间之流经验蕴涵着线性时间或时间之矢,进而又与进步的观念联系着。但是,进步,尤其是单纯的量的增长,是成问题的,吴国盛在其它地方对现代性的批评中也同意这一点。这样就造成了矛盾:一方面高扬时间之流、时间之矢、线性时间、进步、发展,另一方面又对进步和现代性持批评态度。这个矛盾绝不是一个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而是追思自然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何消除时间之流中隐含着的这种矛盾当是自然哲学必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让我们再把目光集中于吴国盛的《追思自然》这本书本身。
前文说过,《追思自然》已呈现出一个明确的自然哲学新范式。这个新范式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重建的新自然哲学属于纯哲学或第一哲学,而不是介于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作为二级学科的哲学分支。与其说它是分支:不如说它是一个哲学学派。
②虽然它是纯哲学,但仍作为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因为它关注的是自然,并努力开拓自然哲学史的研究,而且密切地与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联系在一起。
③它甚至把科学哲学作为自身的重要内容。但这里的科学哲学主要不是分析传统的科学哲学,因为它主要关注从本体论(存在论)的角度反思科学,追寻科学的本体论(存在论)基础,探讨科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④它以追思自然为己任,同时针对大量严重的现代问题而批评其现代性根源。但它是自主的,并不跟着外部环境走,并不直接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是从观念深处反思各种实际问题,按着哲学本身的逻辑而展开问题。
⑤它的主导方法是现象学方法,超越了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超越了主客二分的对象性思维。所以它反对哲学的科学化,而主张超越科学。它与实证研究判然有别,而保持鲜明的哲学特色。

Tags: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www.lw2000.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多种期刊供你选择。
发表论文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发表论文在线咨询:85597153
发表论文咨询电话:17351597825

】【打印繁体】 【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试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与工程知识 下一篇福祉与责任——美国工程伦理学述评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站点合作85597153
论文发表咨询电话:17351597825
论文发表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期刊导航 | 论文下载 | 常见问题 | 发表流程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诚信通道 | 联系我们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5597153 咨询电话:17351597825投稿信箱:qwqk2000@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2http://www.lw2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7565号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电话17351597825 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412号
2000论文网 版权所有.